受“北大海外名家讲学计划”资助,7月6日至19日,“第三届量化历史讲习班暨第三届量化历史研究国际年会”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泰康厅及其它分会场举行。讲习班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和北京大学量化历史研究所(筹)主办,量化历史研究国际年会则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和china economicreview共同组织。国内外经济史领域的一流学者,包括joel mokyr (northwestern university)、jean-laurent roseonthal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arol shiue (university of colorado)、sevket pamuk (bogazici university)、李伯重(香港科技大学)、龚启圣(香港科技大学)、马德斌(伦敦经济学院)、曹树基(上海交大)、陈志武(耶鲁大学和北京大学)、龙登高(清华大学)、彭凯翔(河南大学)、管汉晖(北京大学),以及100多名学员一起,共同研讨量化历史的研究方法和问题。讲习班学员由两部分同学组成,一部分是北大校内通过暑期学校的形式选课的学生,另一部分是从全国各高校申请者中选拔的年轻老师和研究生。
“量化历史研究国际年会”穿插在讲习班中,于16-17日召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教授在年会上致欢迎辞,代表北大经济学院对中外教授的辛勤工作表示真诚的感谢,同时还追溯了经济学院量化历史研究的传统,展望了未来量化历史研究的前途。她指出,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85年改建为经济学院)的经济史专业是我国高校中第一批(1982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之一,学科开创者陈振汉教授是我国最早从事中国经济史研究与教学的经济学家之一,是经济学界公认的经济史研究权威。从陈振汉先生开始,到后来的厉以宁等教授,北大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科的研究,注重历史和经济学理论的相互结合,并服务于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自陈志武教授加入之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量化历史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本次量化历史讲习班及量化历史年会将极大地推动学科的进步。孙祁祥院长还表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愿意和参会的各位教授一起,推进经济史学的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史学研究跻身世界前列。16号的年会主要由国内外著名教授做主题演讲,17号的年会则有三个分会场,共有近30位研究者陈述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其中中英文论文各占一半,这些论文由年会组委会从60多篇提交的论文中选拔出来。讲习班的学员们也踊跃参与,积极与论文陈述者互动。
“量化历史讲习班”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量化历史方法班”,举办日期为7-8日。来自北京大学的管汉晖、郝煜、颜色和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的李楠四位老师,对当前量化历史研究中的常用方法进行了梳理,并以自己的研究为例,系统展示了量化历史研究如何进行。单纯经济学背景或历史学背景的学员在这两天的课程中,对经济史的研究规范和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量化历史讲习班”第二部分于10-19日举行。国内外的一流学者讲授了自己的研究经验和研究方法。陈志武教授展示了自己关于清代和民国民间经济关系研究的心得,彭凯翔教授讲述了传统中国市场价格的形成及其整合,李伯重教授介绍了经济史中的gdp研究与历史国民账户系统,方修琦教授描述了历史气候的变化及其影响,曹树基教授呈现了中国人口数据库的建立、传统中国地权结构及其演变,龚启圣教授研究了清代中国的社会流动性和基督教对于中国的影响,龙登高教授分享了自己关于明清土地权利的研究成果;来自university of colorado的carol shiue比较了中国和欧洲的市场绩效、介绍了饥荒救济的政治经济学,来自bogazici university的sevket pamuk介绍了700-1914年中亚的真实工资水平和1500-1914年土耳其帝国的财政状况,来自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jean-laurent rosenthal讲述了19~20世纪巴黎的死亡率和社会流动性,来自lse的马德斌教授阐述了中国的历史gdp及其国际比较和传统中国的生活水平,来自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joel mokyr则与学员探讨了大分流及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7月19日晚,讲习班所有活动结束,量化历史讲习班项目的主要推动者陈志武教授代表量化历史研究所(筹)致辞并送别所有学员。他向所有带来精彩演讲的老师和学生致敬,并感谢学员们的认真倾听及有价值的建议。学员们纷纷表示,近半个月的学习受益匪浅,量化历史讲习班有继续办下去的必要,还对今后量化历史讲习班的活动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陈志武教授总结说,目前国内有志于量化历史研究的学者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未来在国内外同仁们的一致努力下,量化历史学科的建设必将越来越好。
第三届量化历史讲习班暨量化历史研究国际年会的举行既推动了国内经济史研究的进程,鼓励国内的研究者用规范的经济学及其他学科的方法研究中国的历史问题,也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史研究与国际接轨,有助于国内的研究者了解国际经济史学界关心的学术问题,有助于学术文章的写作规范,以及如何提出和发现一个好的经济史问题,并利用定量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这一问题。因此,讲习班和年会在推动经济史研究的本土化和国际化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量化历史研究所(筹)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