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6-17日,“中国与世界:危机 调整 共创繁荣”国际会议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成功举办。来自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国际研讨会。此次会议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英国牛津大学、及中国留欧经济学会共同主办。
开幕式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董志勇博士主持。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教授,会议组委会主席、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教授以及中国留欧经济学会主席、牛津大学教授付晓兰分别致欢迎辞。三位教授分别向与会嘉宾表示了欢迎。
孙祁祥教授在欢迎辞中指出,本次大会将重点探讨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中国在中央、地区和企业层面的应对,以及这些措施对未来世界经济运行和繁荣的影响。她特别指出,作为迅速崛起的经济力量,中国在抗击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已有目共睹。中国政府迅速果断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和扩张货币政策等强有力的应对措施得到了广泛赞誉。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起着良好的推动,在后续世界经济格局中的稳定作用因此也格外令人期待。作为中国高等院校中建立最早的经济系科,北大经济学院始终秉持着“经世济民”的精神,以探求经济运行规律为己任,不懈追求厚生、惠民,为社会的进步和民生的福利做出贡献。危机当前,拨开迷雾、探索出路,为社会提供思考和智慧,发出我们的观点和声音,以求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找到应对之策,走向未来的复苏和繁荣,是我们经济学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开幕式之后,五位来自国内外知名大学及研究机构的学者分两个时段分别就中国及世界经济问题做了主题演讲。孙祁祥教授主持了第一个时段的主题演讲。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约翰-奈特(john knight)教授以“中国宏观经济的不平衡可以持续吗?”为题探讨了中国目前经济的结构性不平衡问题。这些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巨额外贸顺差、极大的投资比重以及偏低的消费比重几个方面。奈特教授指出,能否对经济的不平衡做出调整将关系到中国经济的未来可持续发展。之后,同样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艾伯特-帕克教授(albert park)教授的演讲题目为,“全球经济危机,劳动力规制,以及中国所面临的就业挑战”。帕克教授运用最新的调研数据指出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就业状况仅有短期影响。总体来说目前中国的城市地区正面临劳动力短缺,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在上升,而新劳动法对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有一定影响,但其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影响还不完全确定。来自瑞典哥德堡大学的郑经海教授以“中国的增长潜力”为题目,从投资、结构、全要素生产率三方面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基于对中国的资本、劳动力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情况,郑教授认为中国在未来将保持高速经济增长。
付晓兰教授主持了第二个时段的主题演讲。中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教授以“中国抗击金融危机的实践”为题探讨了中国政府在此次金融危机面前所采取的对策及其效果,他用详尽的数据论证了中国政府在各个层面上采取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措施及取得的成就。最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主任林双林教授的演讲题目为“中国的税制改革:挑战与选择”。林教授指出,中国目前的税收制度是增长导向的而非公平导向的,因此没有能有效调节收入再分配。同时,企业税负偏重。另外,地方政府面临财政资源不足的问题。基于这些分析,林教授提出了关于中国未来税制改革的方向。
9月17日下午,参会者在五个分会场就六个主题开展分组讨论。分会场的主题分别为:“外国直接投资与跨国企业”、“环境、能源与可持续性发展”、“公司治理和企业战略”、“收入分配与福利”、“金融危机与规制”、“宏观经济与房地产市场”。在分组讨论中,共有来自超过十个国家或地区的四十位学者宣读了他们的论文并与听众展开热烈的研讨与交流。
在距次贷危机爆发三年之际,本次会议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及中国经济在危机中的表现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刻的反思。进而,学者们探讨了世界经济体系将在这场危机发生后做出怎样的改变,从而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全球经济繁荣。这些思考对于人们加深对世界经济运行的理解、认识中国经济在未来发展的方向无疑都是有益的。
当日晚,经济学院在直隶会馆举行了晚宴,祝贺大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