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学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开设了面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素质课程“行业研究前沿”,课程邀请八位业内顶尖分析师为同学们面对面讲解行业研究方法与前沿探索,主要覆盖宏观研究和精选热门、重点行业,并结合嘉宾研究经历、行业前沿问题开展讨论,以提升学生的经济、金融和行业研究素养,开拓思维、启迪思考,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021年11月18日晚,“行业研究前沿”课程第六讲在腾讯会议线上举行。广发证券环保行业首席分析师郭鹏先生作为主讲人,以《双碳的中国路径研究——清洁能源与节能减排》为题与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锁凌燕教授主持,来自经济学院及学校其他院系的一百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同学参加。
线上讲座
授课开始前,锁凌燕教授向郭鹏先生表示欢迎,并感谢他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大家分享研究观点。接下来,郭鹏先生从四个部分对主题进行了介绍:“双碳”是什么含义,中国所扮演的角色;能源结构决定减排方式,中国实现碳减排的五大路径;中国各部门减排方式:清洁能源 节能减排 循环再生;碳捕捉ccus技术:实现二氧化碳的捕获、输送、利用及储存。
首先,郭鹏先生介绍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以及该过程中中国所扮演的角色。碳达峰代表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随后经历平台期并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拐点。而碳中和强调“碳排放”与“碳去除”的平衡,即在一定时间内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途径,抵消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目前《巴黎协定》明确长期温控目标,2020年后仅剩1万亿吨碳排放额度;已有三十余个国家/地区作出碳减排承诺,全球碳中和征程开启。而中国的碳排放具有排放量大、达峰时间短的特点,是全球碳中和进程的重要战场。中国碳达峰至碳中和的时间跨度不足欧盟的一半,实现碳中和需采取更大减排力度。
线上讲座
随后,郭鹏先生分析了中国实现碳减排的五大路径。他提到,与其他国家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碳排放结构不同,中国的碳排放以煤炭燃烧为主要来源,能源结构的不同决定了中国的碳减排路径和世界其他国家存在差异。一般而言,工业在gdp中占比越高的国家在达成碳目标这点面临的困难越大。中国的碳排放来源以电力行业和工业为主,地面交通所产生的碳排放占比不是很高。基于此,为了实现2060碳中和的目标,增加可持续能源消费、促进电力部门脱碳、实现终端部门电气化、推动低碳燃料转化、实现负排放成为我国实现碳减排的五大路径。
之后,郭鹏先生对中国各部门减排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他认为,电力部门主要通过低碳发电和电力市场的改革实现,预计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将占到总发电量的70%。建筑部门具有存量大、平均寿命短的特点,持续的城镇化进程对建筑部门的脱碳战略具有重要影响,预期未来大多数集中供暖系统将实现脱碳,同时可以通过翻新和使用高质量建筑材料延长建筑使用寿命,降低建筑的隐含能耗。工业部门则存在过分依赖资源和能源投入的问题,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过高,预期未来我国工业部门必须推行低碳转型,优化能源结构,增加可循环材料的使用。郭鹏先生还通过实例生动说明了采用可循环材料对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的影响,进一步阐释了工业企业现在比拼生产成本、未来比拼碳排放的发展趋势。在交通部门,公路运输排放量居首,未来整个交通运输部门将向低碳能源转型,构建电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的交通运输体系。农业、林业及其他土地利用部门则是通过技术减排和结构减排,增加森林碳汇。
最后,郭鹏先生对实现碳中和的碳捕捉ccus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ccus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收集及利用,涉及碳捕获集、输送、利用及储存等多个环节。应用场景将在碳中和目标下广泛体现,是最具潜力的前沿减排技术之一。目前该产业还处于萌芽时期,中国目前启动了二十余个ccus示范项目,截至2019年拥有碳捕获能力170万吨/年。他认为,随着各环节的技术稳步革新,当前已经初具商业化应用的基本条件,未来发展的重心将集中于吸附剂材料的制备、捕集装置研发以及捕集工艺优化。
在介绍结束后,郭鹏先生分享了他对分析师职业的看法。他提到,行业分析师能够近距离接触企业,对行业和经济发展有更深的理解;同时也能成为企业家和资本市场的桥梁,分享、反馈双方的意见和观点。成为一名分析师,需要有一定的行业敏锐度,并且要注重做前瞻性的研究。
课堂合影
演讲环节结束后,郭鹏先生与听众进行了交流互动。他热情回答了同学们关于环保行业和分析师职业相关的问题。课程最后,锁凌燕教授对郭鹏先生的精彩演讲表达感谢,希望讲座和交流能够给同学们带来启发。
嘉宾简介
郭鹏,广发证券环保行业首席分析师,多年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第一名、金牛奖评选、水晶球、保险业协会评选第一名,深度覆盖、跟踪行业最新动向和发展规律,与较多上市、非上市公司紧密联系沟通,参与过数个并购、重组、ipo等项目。
下期预告
11月25日,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瑞信瑞启研究团队(china quantitative insight)常务副主管、宏观策略分析师邱海旭将以《基于“系统性实地调研”的行业研究》为题,与同学们分享研究方法与研究体会。
供稿单位: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供稿人:许苡萱、韩笑
摄影:李佳盈
美编:初夏、随风
责编:量子、禾雨、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