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年龄人口达到2.8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9.8%,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1亿人,占总人口的14.9%。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社会养老负担日益加重,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急需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平均寿命等因素的改变导致我国的社会观念也在悄然发生改变。社会观念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共同形成并认同的一些基本思想观念,包括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文化观念、伦理观念等。常见的社会观念包括家庭观念、性别观念、社会公平观念等。这些社会观念的变化会通过影响个人或家庭的劳动参与、养老保障方式选择等决策进而对养老保险体系产生影响。
家庭观念
家庭观念是指人们对家庭的认知和评价,包括家庭的功能、家庭成员的角色、家庭关系等。家庭观念是影响人们养老保障决策和养老保险参与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国传统的家庭观念中,家庭养老(包括子女养老、宗族养老等)往往是人们首选的养老保障手段。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养老的传统家庭观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的家庭规模持续缩小,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仅为2.62人,比2010年减少了 0.48人。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显示,认为“有子女的老人的养老主要应该由自己负责”的受访者比例由2012年的4.67%上升至2021年的7.90%。
由此可见,在家庭规模持续缩小、传统家庭养老观念逐渐弱化的背景下,单纯的“家庭养老”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社会的养老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养老保险成为一种合理、有效的养老保障补充方式。通过参与养老保险,个人可以为自身养老提供支持,弱化对家庭养老的依赖,既减轻了子女的养老负担,又有助于形成自己的多元化养老支持体系。
性别观念
性别观念是指人们对男女性别的认知和评价,包括性别角色、性别分工等。在传统的性别观念下,男女角色分工明确,男性主要负责外出工作赚取收入,女性则主要负责家庭和育儿。因此,女性往往有着较低的劳动参与率,并承担着较多的家庭内部劳动。随着性别平等观念的逐渐传播,传统的性别观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男主外,女主内”这一典型的性别观念为例,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显示,同意“男人以事业为重,女人以家庭为重”这一说法的受访者比例从2012年的64.12%下降至2021年的50.55%。
在性别平等的趋势下,女性甚至整个家庭的养老保障决策均会受到性别观念变化的影响。首先,性别观念的平等化提高了女性的劳动参与率。随着女性越来越多地参与劳动力市场,由用人单位提供的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等能够提高女性的养老保险参与。同时,随着劳动参与提高而带来的收入增加,也能促进女性利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规划自身养老保障。其次,性别观念的平等化降低了女性家庭内部劳动,在照料时间等方面弱化了“家庭养老”的作用,更加凸显了养老保险对于传统“家庭养老”的补充作用,也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等养老支持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性别观念的平等化还可能通过生育行为等家庭决策对养老保险参与产生影响。
社会公平观念
社会公平观念是指人们对社会公正、平等和正义的认识和要求。人们普遍认为,在一个公平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待遇和机会。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社会公平观念不断提高,对社会公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对养老保险体系可能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社会公平观念的提高会提高人们对平等待遇的要求。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例,2022年1月1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正式实施。在全国统筹的背景下,社会公平观念的提高对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平衡地区发展差异性和养老保险待遇差异带来的民众不公平感,将是全国统筹阶段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另一方面,社会公平观念的提高会提高人们对平等机会的要求。在传统观念下,人们往往认为老年群体不再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对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的作用有限,反而会消耗大量社会福利和服务,对老年群体的就业歧视便随之产生。随着主观社会公平观念的提高,以及平均寿命延长、平均人力资本水平提高等客观条件的变化,老年群体平等就业参与的能力和需求日益提高。2021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全面清理阻碍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的不合理规定。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凸显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对于老年群体来说,没有年龄歧视的平等就业参与是积极老龄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延迟退休政策大思路已确定的背景下,合理的、逐步的、弹性的延迟退休政策与完善的老年就业支持体系形成的政策组合拳,既有助于激发老龄社会人力资本红利,又能减轻养老保险体系的负担。
可以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的家庭观念、性别观念、社会公平观念等社会观念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社会观念的变化将给养老保险体系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家庭养老的传统家庭观念逐渐弱化需要养老保险体系提供家庭以外的多样化养老保障手段,需要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平衡健康发展。性别观念趋于平等化促进了女性的养老保险参与,增加了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等养老支持体系的需求。社会公平观念的不断强化则对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公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此可见,我们应更加重视社会观念变化及其对养老保险体系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方案,以促进养老保险体系的高质量发展。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加快完善第三支柱,既丰富个人养老保障手段,又能缓解一支柱压力;加快建设和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等养老支持体系,提供家庭以外的多样化养老支持;利用合理的、逐步的、弹性的延迟退休政策与完善的老年就业支持体系的政策组合来激发老龄社会人力资本红利,减轻养老保险体系的负担等。
转载自《中国银行保险报》“北大保险评论”栏目第811期,2023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