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九游会平台

新闻动态

韩晗副教授主持“国际组织与全球经济治理系列讲坛”

 

2023年10月26日下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组织与全球经济治理系列讲坛”第十一场活动在经济学院107会议室举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与资本市场部气候金融政策组高级金融专家torsten ehlers博士现场解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旗舰出版物《全球金融稳定报告》(imf 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中的重点内容,对世界金融形势进行了分析。

 

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韩晗长聘副教授主持。在讲座开始前,中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能力建设中心主任协调官何晖博士进行了致辞。他表示,作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院友,能够再次回到学院开展活动感到十分开心。何晖介绍到,《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旗舰报告之一,该报告旨在评估全球金融市场动态,识别潜在的系统性弱点,引起人们对全球金融体系中潜在问题的关注,从而对全球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何晖致辞

 

torsten ehlers重点对《全球金融稳定报告》第三章的内容以释放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私人气候融资的金融部门政策(financial sector policies to unlock private climate finance in emerging market and developing economies为题进行报告。

 

torsten ehlers首先对私人部门的投资需求进行了估算,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的投资需求每年在5万亿美元左右,且到2030年在总投资需求中的占比将增加至12%。该测算指出,私人气候融资将在气候变化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emde)中当前私人气候融资占比约40%,但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快速增加至80%以上。尽管如此,emde在气候变化融资中面临融资成本较高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emde的投资评级偏低。信用评级和环境表现评分的正相关关系仅存在于高收入国家,对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国家来说,信用评级和环境表现评分表现为负相关。

 

torsten ehlers进一步指出,当前金融部门仍然欠缺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具体表现为化石燃料领域的投资仍然较高;新增化石能源产能仍然保持高水平;主要金融机构缺乏针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相关政策;尽管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投资近年来快速增长,但专注于气候投资的基金仍然占比较低;esg相关投资的监管和信息披露仍待改善;esg评分体系不完善,导致无法准确反映企业的碳排放水平。

 

torsten ehlers作报告

 

最后,torsten ehlers总结了针对气候投资的政策建议:第一,各国政府需要制定更加适应气候变化的金融政策,使用金融工具协调金融目标与气候目标;第二,改进主权评级和主权esg评分的方法,并积极构建更加合理的企业esg评分体系,使其更有效地反应气候风险和气候政策;第三,多边开发银行应在促进气候相关的混合融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提供更多气候变化领域的股权融资,并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韧性与可持续性基金(rsf)可以在促进私人气候融资方面做出更多贡献。

 

讲座过程中,与会专家和现场师生针对中国在气候变化融资中的地位、各国央行的气候变化融资政策、如何进一步刺激私人部门在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讲座现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