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体系与传导机制研究》(参著),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6月版。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5年)》(参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版。
《人民币国际化道路研究》(合著),科学出版社,2013年6月版。
《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2012—2013)》,主编之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月版。
《问道中国经济》,主编之一,北京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版。
《中国制造业生产要素相对比例变化及经济影响》,(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1),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版。
《产业组织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版。
《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2011),主编之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5月版。
《中国都市经济研究报告2007—中国都市房地产宏观调控研究》(主编),北京:同心出版社,2007年。
《中国都市经济研究报告2006—北京地方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主编),北京:同心出版社,2006年。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研究市场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和结构演进》,(参著),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
《经济学:中国经济分析》,(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09》,(参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3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08》,(参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2
《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0:从需求管理到供给管理》,(参著),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年。
《经济转轨与资本运营》,独著,湖北人民出版社将于1999年5月出版。
《现代经济学论纲》。参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市场功能与政府功能组合论》,合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3月版。
《中国市场经济十大理论问题》,合著,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1月版。
《企业形象论》,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合著,1993年版。
《期货交易技术》,独立编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合作编著,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
《国际经济概论》,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期货交易大辞典》,参著,中国物价出版社,1994年版。
《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参著,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6年版。
《政治经济学》,参编,逄锦聚、林岗、刘伟等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主要论文(包括合著)
35、金融创新、资本市场与中国的货币需求——基于1993-2013年季度数据与divisia货币总量的经验分析,《经济学动态》,2016年第2期。
34、产权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经济科学》,2015年第3期。
33、代际流动性差异研究,《重大管理评论》,2015年第2期。
32、“切实发挥市场机制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的决定性作用”,《经济科学》2013年第6期。
31、“技术进步的非连续性与生产要素的阶段性转换——对英国200年经验的实证及对中国的启示”。《经济学家》2013年第12期。
30、“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在于改革”(专访),《经济参考报》2013年8月29日。
29、"交易成本与长期购买力平价:近代中国的经验证据",《金融研究》,2013年第8期。
28、“代际网络、父辈权力与子女收入——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的分析”,《经济科学》,2013年第4期。
27、“中国社会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趋势:2000-2009",《金融研究》,2013年第2期。
26、“中国发展方式转变条件下的中小企业发展:问题与对策”。载论文集《经济学理论和中国道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版。
25、“结构扭曲与中国货币之谜-基于转轨经济金融抑制的视角”,《金融研究》,2011年第7期。
24、"energy security, efficiency and carbon emission of chinese industry". energy policy.2011,39,3520-3528.
23、“成本上升中的产业组织创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路径选择,”《中国经济》,2011年第3期。
22、“中美产业结构、中美汇率与美国失业率”,《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4期。
21、“供给冲击、需求冲击与经济周期效应”,《金融研究》,2010年第6期。
20、“an evaluation of dynamic mutuality measurements and methods in cyclic time series".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nation,na.,2010,15.
19、“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以哈尔滨为例”,《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6期。
18、“企业改革30年:管理层激励效应”,《金融研究》,2008年第12期。
17、“工资增长机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面板数据实证”,《财贸经济》,2009年第9期。
16、“国有公司员工持股绩效的实证分析——基于1302家公司的样本数据”,《经济科学》,2009年第4期。
15、“垄断行业管制改革:国际经验的检讨与启示”,《学习与探索》,2009年第5期。
14、“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划分方法与产业规模度量——基于1993—2007年的数据”,载论文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13、“中国制造业要素集约程度的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新经济导刊》,2009年第7期。
12、“两轮驱动的经济学家——威廉姆森”,《中国经济》,2009年第11期。
11、“走向竞争之路——中国电力工业60年”,《中国经济》,2009年第12期。
10、“改革开放30年:北京市产业结构高度与工业化进程的考察”,载论文集《经世济民——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年7月版。
9、要素间相对稀缺程度的变化与企业产权演进逻辑,《经济科学》,2003年第10期。
8、相信商业伦理,还是依靠公司治理? 《董事会》,2009年第6期。
7、“制度建设与制度创新”,《前线》,2003年第3期。
6、“自主创新:“共赢”路在何方?”《人民论坛》,2006年第1期。
5、北京市经济结构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1期。
4、北京市发展现代制造业的经济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3期。
3、银行业的集中、竞争与绩效,《经济研究》,2003年第11期。
2、我国金融改革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理论视野》,2007年第3期。
1、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划分方法和产业规模度量——基于1993—2007年行业数据的模糊聚类方法,《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2009年9月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年前的论文
宏观经济分析系列论文:
1、关于我国转轨期所有制变化的历史“合理性”考察,《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1 期。
2、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侧重点:产权结构还是市场结构,《经济研究》2002年第8期。
3、买方市场、有效需求与宏观调控,《金融研究》,1998年第12期。
4、中国经济增长转型阶段的经济背景与宏观政策取向—基于对经济周期转型特点的分析,《金融研究》,1999年第3期。
5、论中央财政收入与居民个人收入的关系问题,《财政研究》,1996年第2期。
6、双重目标需要双轮驱动—关于当前的经济增长与宏观政策,《中国改革报》1998 年5月20日理论版。
7、买方市场:中国经济增长面对的新问题,《新经济周刊》1998年第27期。
8、过早形成买方市场,中国与其欢喜不与忧虑,《经济学消息报》1999年1月1日第1版。
9、论社会转型期的挥霍性消费问题,《消费经济》,1995年第6期。
10、论由不完善的市场机制引起的价格波动,《价格理论与实践》,1995年第7期。
11、关于农产品价格机制问题,《价格理论与实践》1998年第3期。
12、迈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增长:从行政驱动机制向市场约束机制的转变,《经济评论》1996年第3期。
13、投资机制的转变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的相关关系,《理论前沿》,1996年第2期。
14、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学术月刊》1997年第1期。
15、体制转轨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相关关系分析,载论文集《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6、运行机制转换、市场条件转换下的经济增长问题,《21世纪》,1998年第6期。
17、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及其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山西经济管理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18、关于近年来通货膨胀研究的观点综述,《价格理论与实践》,1996年第1期。
19、关于转轨期中国宏观经济波动问题,《价格理论与实践》,1995年第10期。
企业理论及企业改革系列论文,其中:
1、企业与市场:相关关系及其性质,《经济研究》,2002年第1期。
2、代理问题与企业所有制结构演进的“锁定”机制,《经济科学》,2000年第3期。
3、公司合约、代理问题与会计制度变迁,《学习与探索》,2000年第5期。
4、论产权及产权明晰,《经济纵横》1995年第6期。
5、现代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理论述评,《经济学动态》1997年第5期。
6、企业激励约束机制转换问题与改革逻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
7、制度短缺与激励的失效,《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8年第4期。
8、政企分离的内在机理与演进趋势分析,《经济科学》1998年第1期。
9、“穷庙富方丈”解析,《经济日报》1987年7月10日理论版。
10、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地位的若干思考,《求是》1996年第16期。
11、非均衡的企业状况与“因企制宜”的改革策略,《中国改革》1996年第5期。
12、清理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经济学家》1995年第6期。
13、国有企业改革约束条件的改善与改革的策略调整,《当代经济研究》,1995年 第6期。
14、国有企业产权问题辨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
15、论“三改一加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16、关于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问题,《中国中小企业》,1998年第10期。
17、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与职工关系的性质,《经济管理研究》,1996年第3期。
18、论改革过程中公有制的地位和前途问题,《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1期。
19、所有制、所有权、产权与商品经济,载论文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0、全民所有制的结合方式与劳动效率,《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6期。
21、社会主义劳动权利和过程平等及其实现机制,《社会主义研究》,1992年第4期。
22、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难点、问题与方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制度变迁研究及其它论文,其中:
1、建造市场体制途中的交易费用与竞争秩序,《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
2、体制转轨过程中的市场发育与政府地位,《理论与改革》,1998年第2期。
3、从东亚金融危机看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国改革报》1998年4月15日理论版。
4、论市场伦理,《中国市场经济报》,1995年7月12日理论版。
5、宪法制度与渐进式改革,《学习与探索》,1998年第5期。
6、有限理性与制度变迁的渐进逻辑,《学习与探索》,1999年第3期。
7、经济理论综合的前提,《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2期。
8、经济学两大理论范式及可通约性与排斥性,载陈德华等主编《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版。
9、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体系,载论文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河南人们出版社,1993年版。
10、劳动价值论及分配论辨析—兼与谷书堂、柳欣同志商榷,《学习与探索》,1995年第6期。
11、对中国农业经营体制及其走向的现实判断,《江汉论坛》,1990年第4期。
12、试论比较收入状况与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经济问题》,1991年第4期。
13、经济增长及其方式转变研究综述,《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
14、20年改革开放和经济理论发展讨论综述,《经济纵横》,1998年第12期。
15、地方保护与行政垄断:表现形式、形成机理与治理思路,《首都经济》200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