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 校庆结束的10天后
今年校庆,不同往年
校友们不能仅凭一张校友卡就回到家里来
对于那记忆中的每年校庆
今年或许是最冷清的之一吧
但也因为学校政策的支持
在一年的冷清后遇到了难得的热闹场面
看到曾经的你们重回校园
感激,释怀。
本次校庆返校,经院共计接待校友500余位
9天的日程被安排的满满又充实
在办公室见到了上至80 岁
下至刚毕业1年的校友们
亲切,感动。
16天的连续工作日,无数次交谈
从跟校友们的闲谈中仿佛重新走过了50余年间的燕园
一晃,她已123岁,培育了多少我们
我们又在心底珍藏着多少属于我们之间的故事
能有幸跟你们聊聊
回到不同时期的往日
走进那一位位老先生的课堂
听着那些关于生活的琐事
看着你们虽已分别半生,见面却仍能互相调侃
恍然,欣喜。
常回家看看,带着自燕园分别陪你余生的家人。
回经院看看,与家人分享那些属于你的燕园青春。
和老师聊聊,那不关乎学业,只在乎人生的侃侃而谈。
和同学叙叙,追忆你们彼此的少年。
经院的孩子,欢迎回家。
——北大经院 校友办
2021年5月20日
学院履行一年前的郑重承诺
为2020届毕业生补办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并负担在京住宿及来回路费
5月4日
毕业典礼第一场顺利举办
见到了百余位2020届毕业生校友
张亚光副院长在会上致辞
“游子归家 携手永恒”的演讲主题
正是经院校友办一直以来秉承的校友服务理念
与你分享
亲爱的2020届毕业生同学们:
很荣幸能够代表学院校友工作团队发言。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之后,一切都变得十分特别。这是最特别的一次毕业典礼,往常典礼上的毕业生们都还是未出茅庐的懵懂青年,这次你们却都是已经接受了社会磨砺的“打工人”,完成了从“在校生”到“校友”的身份转变。这也是最特别的一次校友返校,各位回到燕园,不仅仅是重拾旧日美好记忆,更要完成一项本该去年就要举行的仪式。
前几天崔爷爷崔老师嘱咐我,让我从校友的角度和大家聊几句。于是我想起了几个画面和小事,与大家分享。
昨天下午学院召开工作协调会,为今天的活动做最后准备。我和崔老师、周超老师到学院西门空地上看展板的位置,看到一辆婴儿车,旁边还有几个可爱的小朋友在玩耍,几位校友虽然并不认识我们,但也亲切地向我们致意。那一刻我觉得特别温暖,我们做校友工作,常说欢迎校友们回家,什么叫家?这个画面就是家的感觉。家,就是一个都不能少。
当许多人带着家人奔赴全国各地景点享受假期和拥堵的时候,校友办陈稳老师和我们学院的学工、行政团队,五一期间平均每天都要接待100多位校友和家属的返校。也许在有的人看来,校友返校可有可无,可组织可不组织,甚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陈稳老师笑着说,没事儿,校友们平时也没时间回来,好不容易有时间来,不能冷了大家的心。经院郑重地向所有校友们承诺,无论你们何时归,院里一定有人陪!
上面这几件事也在让我思考,校友对一所大学到底意味着什么?是离人?是故人?是亲人?对学校来说,你们是离人。对经院师生而言,你们是故人也是亲人。
校友不是一个笼统的群体,而是千千万万独一无二的个体。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校友或者是一页页的毕业生登记表,或者是一条条办公室电脑上的数据,再或者,是指点江山的政界领袖或捐资十亿的商界大佬。其实,每个校友都是鲜活的,每个校友都是精彩的,每个校友的存在都是北大经院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校友都值得北大经院去铭记。
校友不是过去时,而是进行时。北大之所以伟大,因为我们培养的是人,是全人。学生和校友,是一个人的两个身份,人是不可以分割的。不能认为在校生才是我们的培养对象,离开学校成了过去时,学校和学院就没有教育责任了。学校和你们,是教育共同体,从你们进入北大的那一天起,就永远被捆绑在一起,再也无法分离。我们彼此应当一直同行。
校友不是他者,而是我们自己。每天早上我送女儿到北大附小上学,看着她稚嫩的肩膀背着沉重的书包迎着朝阳走进校园,心里时常会泛起酸意。我们为人父母,都很清楚,孩子学习越努力、成绩越好,将来就越有可能不会留在身边陪伴。可是我们有哪一个父母会因为这点私念而束缚孩子高飞的翅膀呢?因为我们都明白,自己终将老去,孩子就是我们生命的延续。学院和所有的校友,也是同样的关系。你们的成长就是北大经院的成长,你们的幸福就是北大经院的幸福,你们的辉煌就是北大经院的辉煌。学院始终为你们而自豪和骄傲。
这几天是不少新人结婚的好日子,上午学校典礼大家也见证了幸福的一幕。最后,我想用婚礼上大家最熟悉的那句誓言来作为祝福,期待北大经院和所有的校友们,从今往后,不论顺境或逆境,不论贫穷或富有,不论疾病或健康,都彼此相爱并相互珍惜。直到永远!
谢谢!
文字 | 校友办 禾雨
讲稿 | 张亚光
小编 | 禾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