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6日下午,生态经济学与生态文明国际会议——“junior to senior”对话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305室举办。
出席本次对话的嘉宾主要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solutions(《对策》)主编、ecological economics (《生态经济学》)创刊主编robert costanza,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马里兰大学教授孙来祥,泰国国立法政大学教授、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bharat dahiya,德岛大学教授kozo mayumi,比萨大学教授tommaso luzzati,威尔斯学院教授kent klitgaard,国际生物物理经济学协会委员garvin boyle,格里菲斯大学研究员john coulter,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季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副教授ida kubiszewski等。robert costanza教授和孙来祥教授共同担任了本次对话的主持人。来自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数十名学生参与了此次对话。
同学们从生态经济学、经济学的学习和科研等方面提出很多精彩的问题,并与教授们展开热烈的讨论。教授们结合个人学术背景及人生经历各抒己见,对每个问题都给出了生动而详尽的解答。
来自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2017级本科生王子怡,就生态经济学中“可持续性”的观点提出问题:她认为如果人们都在追求“更好的生活”,就会有“更多的消费”。那么,理想中不增加资源消耗的社会该如何存在?
costanza教授表示,所谓“更好的生活”并不一定需要“更多的消费”,“量”只是福祉的一部分,“质”才是福祉的本质。mayumi教授则从“可持续的时间尺度”、“可持续的服务对象”、“可持续的主体”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释。luzzati教授最后补充到衡量一个社会的发展,所用的指标应当能体现和反映出更多的人类社会福祉,而非单纯采用gdp来衡量。
来自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2019级新生钱虞佳和蒋张一同学提出了他们在学习经济学原理和政治经济学课程时的疑惑:为什么经济学模型与现实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异?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区别应该如何对待?
孙来祥教授以物理学中的定律作为类比,指出理论是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抽象不是实际,但却可以解决更多的现实问题。luzzati教授表示,我们不应当拘泥于特定的理论或者模型,因为所有理论都是不完善的。经济学的一些模型在解决某些问题上非常有效,而在另一些问题上却并非如此。关于政治经济学,klitgaard教授鼓励同学们关注新近政治经济学的进展,一方面能了解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异同,同时也能回过头更加深入的领会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精妙思想。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韩梦瑶副教授提出问题,应当如何平衡学术研究与兴趣爱好之间的关系?kubiszewski副教授通过讲述自己在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不同专业的学习经历,表示学者应当跟随自己的兴趣进行研究,而兴趣是会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同时她补充到经济学培养了同学们扎实的逻辑推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应当在此基础上进行广泛的阅读,开阔眼界,让自己具备多领域发展的潜力。
dahiya教授在对话会的最后,寄语大家要拥有一个开放包容的心态,主动去接纳来自不同领域的知识及观点。luzzati教授鼓励大家积极主动,不要等到做好120%的准备时才出发。抓住机会,未来可期!
本次“junior to senior”对话是生态经济学与生态文明国际会议专门为学生们精心设计的环节,旨在为年轻学子提供一个接触大师、聆听大师的机会。本次对话讨论热烈,掌声不断,为青年学子呈上了一场精彩的思想盛宴
供稿 | 李刚、王子怡
美编 | 豆荚
校对 | 阿布、禾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