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6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第七届博士生论坛在经济学院305会议室举办。“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共有7位博士生在本次论坛中作学术报告。本文梳理了他们的主要观点(下篇),与读者分享。
2021级博士生孔祥瑜(合作者:李虹):化石能源技术进步的溢出效应——来自美国页岩气革命的证据
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支撑,一直以来,能源安全都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2006年,水平钻井和水力压裂技术的组合应用降低了页岩气开采成本,促使美国页岩气被大规模开发,由此引发美国页岩气革命,不仅抵消了常规天然气产量的下降,而且导致了天然气总产量的增长。目前少有文章探讨能源技术的进步如何通过贸易机制,影响其他国家的行业能源使用情况。本文以美国页岩气革命为研究背景,利用双重差分法模型研究美国页岩气革命是否增加其他国家的行业隐含能源强度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美国页岩气革命显著影响其他国家的行业隐含能源强度。天然气储量更低的国家在美国页岩气革命发生后,相对天然气储量高的国家增加了单位生产的化石能源消耗。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美国页岩气革命通过天然气国际贸易影响其他国家的行业隐含能源强度。短期内,页岩气革命使天然气储量更少的国家相对增加从其他能源出口国家进口的天然气贸易量;长期结果表明,美国页岩气革命增加了美国对其他国家天然气进口的促进和天然气出口的抑制。此外,研究还发现此效应在行业、地理距离、国民收入、能源应用方面具有异质性。
报告过程中,评委老师就文章的研究假说、理论分析、指标构建、研究设置等方面进行评议。针对文章假说之间的关系,谢丹夏老师建议增加国际贸易领域的经济学理论来解释假说背后的直觉;刘政文老师认为应进一步明确研究问题和概念的关系;曹思未老师建议进一步完善处理组和控制组的选取;庄晨老师认为分组指标的选取,相比于使用绝对储量,使用相对储量的指标更为合理;龙显灵老师建议可以再未来的研究中探讨其他能源是否受到天然气的冲击。
2022级博士生崔淙源:财政压力、土地出让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基于政企关系的视角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财权上收、事权下放,地方政府的预算财政缺口不断扩大,面临着较大的财政收支压力。土地出让金收入成为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的主要来源,形成“以地谋发展”模式。融资平台承担着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职能,当面临更大财政压力时,地方政府会以更强的动机通过融资平台来购买土地,填补财政缺口。文章基于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和融资平台高管任职信息,构建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政企关联程度的代理变量,结合微观土地交易数据,试图探究地方政府财政压力、高管任免联系与融资平台拿地之间的关系。
文章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在面临预算内财政收支缺口扩大的压力时,会以更高的价格,出让更高品质的土地,更多采用非市场化的方式出让现有建设用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地方政府利用土地收入托底财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企联系更密切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面对财政缺口时会通过更多购入土地和进行债务扩张。同时,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越重,土地出让就越困难,这一影响在更市场化的非平台企业购地时更显著。政企联系更密切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拿地时更多考虑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因此受到地方财政负担的负面影响更小。
报告过程中,评委老师对核心解释变量的构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与政府的关系、地方土地财政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评议。针对工具变量的设定,曹思未老师建议继续深入考虑其外生性;龙显灵老师建议进一步明确高管任免和财政缺口之间的关系、区分政府和企业的行为;梁远宁老师提出可以结合研究结果完善具体的政策建议;谢丹夏老师建议加入模型以完善文章框架、明确文章逻辑。
2022级博士生吴邦睿:资源禀赋、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与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技术创新对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具有关键支撑作用,在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和争夺战略新兴产业优势的背景下,锂、镍、钴、石墨、铜、铝和稀有金属等自然资源是储能、清洁能源等绿色技术的重要原材料,此领域的绿色技术相较于传统技术需要更密集的自然资源投入。为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资源环境的协同发展,我国于2013年12月发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下文简称《规划》),推进资源型城市从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资源发展机制建立、资源接续替代产业建设等方面形成合力。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就资源禀赋对绿色创新的诅咒/祝福效应进行探究,其次针对《规划》对资源型城市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作出评估。
文章以中国284个地级市2004-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工具变量法缓解内生性。研究发现,资源禀赋水平对绿色专利申请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利润水平更高的地区资源禀赋的促进作用更强,可能是因为企业拥有更高的预算约束从事资源丰裕所带来的额外价值创造活动,有助于提供绿色创新所需的资金、降低创新失败的风险;环境规制对于资源禀赋诱发效应的产生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严格的环境规制促使资源型行业在资源的开发、加工和利用过程中研发和运用更加清洁的技术。
文章以中国115个资源型城市2004-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强度did模型检验《规划》与绿色创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规划》通过引导资源型城市施加更严格的命令型环境规制、引导更高的教育支出和科技支出来提高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创新水平,这一效应在成熟和衰退型资源城市中最为显著,再生型城市次之,但没有促进成长型城市的绿色创新。可能的解释是,成熟型和衰退型城市具备成熟的资源开采、运输及深加工体系,更可能面临资源开发利用低效、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等问题。
报告过程中,评委老师对模型设定、研究结果、指标选取等方面展开评议。刘政文老师建议进一步考虑更好的代理变量,以更契合前文的理论分析;龙显灵老师建议通过探究化石能源和矿业资源的相关性等方式验证所使用变量的合理性,或者使用其他层级的数据缓解数据限制问题;在理论基础方面,谢丹夏老师建议构建模型去识别不同的机制;曹思未老师建议进一步思考回归系数的经济意义,并指出可继续完善文章的计量模型。
供稿: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系
美编:初夏
责编:度量、雨禾、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