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9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博士生论文写作工作坊第一场在经济学院303会议室举行。经济学院博士后曾江、经济学院2017级博士生于水婧、经济学院2017级博士生沈博作为主要汇报人,就论文写作心得与困惑的话题作简要汇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志伟、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叶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亚光副教授应邀出席,经济史学系主任、经济学院教授周建波主持本次工作坊。
首先,曾江结合她近期即将发表的有关近代中国票号与新式银行发展的论文,简要分享论文写作心得与思考。她认为,人们需要进行大量阅读,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的方式,在反思的基础上不断培养问题意识。与此同时,理论性思考和发散性思考有助于帮助人们训练和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曾江坦言成熟的文章主线都是在反复修改中锤炼出来的。她着重强调原始史料查找与阅读的重要性,建议刚入门的博士生对看到的材料要时刻保有小心求证的态度,此外要多与学界的前辈与同行交流,在交流中发现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随后,于水婧向到场师生简要汇报她近期的研究成果。她聚焦于近代基督新教传播与青州社会经济发展的话题,着重从新教兴办慈善事业、传播科学技术、培养新人力资本、注入新思想等角度探讨了基督新教对近代青州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问题。于水婧指出,在开展这项研究的过程中,她遇到一手材料收集与整理困难、研究问题意识还较为模糊等问题,鉴此她衷心希望通过与老师和同学们的沟通,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行方式。
紧接着,沈博结合近期的研究新设想简要地提出他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他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南洋地区中日商争的研究话题为引,提出如何判断论文选题意义、如何寻找和挖掘材料等问题。他强调论从史出的重要性,在进行经济史学研究时应时刻注意材料的全面性和客观性问题。鉴于经济学博士生相对薄弱的史学功底,沈博建议博士生们要多与学界的前辈和同行交流,在借鉴与运用已有材料的同时尝试从多方线索中挖掘“新”材料。
最后,到场嘉宾作简要评论与点拨。周建波结合他在指导学生进行论文写作的一些真实案例,指出目前博士生论文写作普遍存在语句不顺、文理不通、错字频出等问题,建议同学们重视夯实论文写作基本功,要将平时反复的论文修改工作视为提升学术论文写作素养的重要契机。王志伟指出,学术论文的写作包括论文选题、材料搜集、提纲写作、格式规范和论文发表等环节,其中论文选题是完成一篇优秀学术论文的重要开端,而论文选题要尤为关注研究主题对学术研究的价值和对现实社会的意义。叶坦则强调当前博士生应当加强阅读,紧跟学术前沿,夯实自身的知识储备,增加研究的厚度与深度,此外她还建议经济史学系的博士生们务必重视经济史主题与经济思想史主题之间的区别,以免在论文选题和具体写作中混淆经济史研究与经济思想史研究的要求。
经济史学系博士生论文写作工作坊聚焦于博士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的相关话题,通过邀请校内外优秀的学者,搭建师生有效沟通交流的平台,为经济史学系博士生们提供必要的学术论文写作指导,解决他们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术需求、提升他们的学术素养。
供稿 | 社会经济史研究所
美编 | 奥奥、豆荚
责编 | 阿布、禾禾、奥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