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经院工作坊第601场
微观理论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陈倬琼(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
讲座主题:know thy enemy: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in contests
主持人:石凡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胡岠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长聘副教授)
参与老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翁翕教授、沈吉副教授、刘烁助理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郑捷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汪紫珈讲师
讲座内容:
陈倬琼的研究关注双人全支付竞赛中信息获取行为的动机与结果。在陈倬琼构建的模型中,玩家有高低两种类型,一名玩家可以选择一个精确度并以此为信号来更新他对另一名玩家类型的认知。选择的精确度越高,需要花费的成本就越高。他对模型进行推导,发现获取关于对手的信息有助于自己微调战略,且当对手知道自己获取了他的信息后则可能会选择退缩。对玩家整体而言,在竞赛中算上情报费用后的总支出仍然低于ipv设定下的总支出,因此信息获取行为对玩家整体而言是有利的。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602场
计量、金融和大数据分析工作坊
主讲人:干天琪(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讲座主题:how parents’ beliefs about their children’s academic ability affect educational investments(家长对孩子学习能力的认知如何影响其教育投入)
主持人:王熙(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
参与老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王一鸣教授、王法预聘副教授、刘蕴霆助理教授、李少然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黄卓长聘副教授、张俊妮长聘副教授、孙振庭助理教授,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胡博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文章通过一个面向中国高中学生家长的随机实地实验,证实了家长对孩子学习能力的认知、对其教育投入及孩子学习表现有因果性影响。文章首先证实了以下两种信息缺失导致了家长对孩子能力的认知存在系统性偏差:对未来成绩的过度自信和对高考录取难度的低估。作者通过两种实验介入,成功地矫正了家长的认知偏差。在第一个实验介入中,作者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孩子未来学习成绩进行预测并将预测值告知随机选中的部分家长。在第二个实验介入中,作者为随机选中的部分家长提供了与其孩子现阶段学习成绩对应的大学信息。作者发现这两种实验介入都显著地减少了家长的认知偏差。此外,实验组的家长增加了对孩子教育的金钱投入,这显著地提升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作者同时也发现家长对孩子能力的认知、对其教育投入的影响在家长期望附近呈非线性。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603场
生态、环境与气候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陈登科(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讲座主题:识别企业异质性
主持人:季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
参与老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龙显灵助理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庄晨助理教授,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靳雅娜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首先,陈登科介绍了企业异质性问题的研究背景。异质性企业模型被较为广泛地应用至国际贸易、能源环境与发展转型等多个经济学研究的分支领域。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衡量是这类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在宏观理论模型的初期发展中,企业是同质的,往往以代表性企业的特征构建模型。随着理论的发展,人们进一步关注企业的异质性,需要刻画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然而tfp与最优误差很难剥离开来。为解决这一问题,最经典的方法为olley和pakes提供的方法,被称为op方法。此后的模型方法均是在op方法上拓展起来的。随后,他逐一介绍了op方法及后续模型的发展脉络,详细分析了各模型方法步骤的优缺点及模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陈登科总结对比了动态面板数据和结构估计处理这些模型时的优劣势。尽管两种应用方法各有不同,但都不是占优方法,研究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考虑。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605场
风险、保险与不确定性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ruodu wang(滑铁卢大学教授)
讲座主题:risk aversion, choice of dependence, and risk measures(风险规避、依赖性选择和风险度量)
主持人:贾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陈泽(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刁莉(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
参与老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郑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魏丽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陈秉正教授等
讲座内容:
以《风险厌恶和对冲动机》等工作论文为基础,王若度介绍了从对冲角度刻画风险态度的规范方法。
首先,他介绍了经典的期望效用理论模型和双重效用理论模型对风险态度的描述方式,将效用函数的形式与风险厌恶联系起来,并比较了弱风险厌恶和强风险厌恶的概念。但是这种主要基于数学表达传统的描述方式不利于大众理解,因此,王若度从风险对冲的角度更直观地描述风险厌恶。
随后,王若度通过一个海上货物运输风险的例子引出对保险和赌博两种策略的选择,基于此定义了风险中性、风险厌恶、风险喜爱和对冲无关等概念,并通过严格的数学模型推导得出基本结论:风险中性等价于保险中性、赌博中性,而风险厌恶等价于保险喜爱和赌博厌恶。因此,可以用人们对完全对冲的偏好来描述风险厌恶。基于人们的自然选择而不是预期值计算直接解释风险态度的这种解释方式,一方面与对风险厌恶的普遍理解相契合,另一方面也适用于任何概率复杂的偏好。此外,他还探讨了如何在依赖性选择的背景下进一步定义风险度量。本次讲座提供了对风险态度的新的解释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师生对于风险规避、依赖性选择和风险度量方式的理解。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工作坊简介
2018年10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和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达成框架合作协议,约定采用轮流主持的方式共同举办工作坊,正式建立了科研领域的交流创新合作机制。2019年,根据协议,先后启动了七个工作坊:政治经济学工作坊;国际经济学与实证产业组织工作坊;宏观经济学工作坊;微观理论经济学工作坊;计量、金融和大数据分析工作坊;劳动-健康经济学工作坊和发展与公共财政工作坊。2019年举办了127场活动。截至2020年年底,工作坊共举办209场活动,这些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国内外一流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学院之间的学术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提升了广大师生和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水平。2021年伊始,北大经济学院继续扩大工作坊规模、扩展合作范围,与光华管理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共同举办了“经济史”工作坊;与国家发展研究院、现代农学院共同举办了“生态、环境与气候经济学”工作坊;打破高校间壁垒,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共同举办了“风险、保险与不确定性”三校联合工作坊。2021年十个工作坊共计举办了193场活动。2022年下半学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与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合力打造了“经院-全健院健康与劳动经济学工作坊”。截至2022年底,十个工作坊共举办了184场活动,总计586场活动。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合作,为广大师生的学术交流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供稿:经济学院科研与博士后办公室
美编:初夏
责编:度量、雨禾、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