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经院工作坊第837场
数字经济工作坊
主讲人:聂光宇(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
讲座主题:global dsge models
主持人:李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
参与老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刘冲长聘副教授、李伦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聂光宇教授提出了gdsge框架和一种新颖的全局解决方法,称为同时过渡和政策函数迭代(stpfis),用于解决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该框架包含许多众所周知的不完全市场模型,这些模型具有高度非线性动态,如金融危机模型和罕见灾难模型。聂光宇教授的方法在解决具有隐含运动规律的内生状态变量(如财富或消费份额)的模型时最为有效。这些模型通常难以处理遵循隐式运动规律的内生状态变量,如财富或消费份额,由于其固有的复杂性,这些变量特别难以解决。stpfis方法通过利用一致性方程来有效处理此类模型的非线性动力学来解决这些挑战。该框架的有效性在其应用于一系列重要经济模型时显而易见,其中它在效率和准确性方面经常超越原始算法。
该框架的一个显著贡献是其集成到一个自动化且公开可用的工具箱中。该工具箱设计用户友好,仅需要简单的模型规格即可。它允许各种自定义,让用户可以将工具箱适应于特定的模型要求。文档还提到了使用工具箱进行蒙特卡洛模拟和政策迭代的讨论,突显了其对于处理复杂dsge模型的研究人员的实用性。聂光宇教授还讨论了全球九游会平台的解决方案与局部摄动方法的区别,全球九游会平台的解决方案在捕捉dsge模型中的非线性方面的重要性,以及gdsge框架能够有效解决的模型示例。它提供了一个使用工具箱的起点,从一个简单的rbc模型开始,逐步建立到更复杂的应用,如具有不可逆投资或偶尔约束的模型。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838场
微观理论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孙一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讲座主题:information size and full implementation
主持人:
吴泽南(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
石凡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
胡岠(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长聘副教授)
参与老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刘烁副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袁野助理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邝仲弘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在本次报告中,孙一飞分享了有关不完全信息下机制设计的研究。孙一飞首先基于现有文献,表明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拥有私人信息的个体会通过谎报扭曲社会选择结果。随后,他简要介绍了mclean and postlewaite (2002)中提出的“信息集”的概念,并以此对私人信息的互斥性进行量化。在孙一飞的研究中,他重点关注一种特殊的信息集形式,在该情形下,给定任意的个体,如果其他人都如实汇报自己的信息,这一个体将无法通过谎报来掩饰自己拥有的信息。孙一飞进一步证明,如果信息集满足这一形式,则可以通过一个二阶段的机制设计实现对社会选择的完全执行。孙一飞详细介绍了这一机制的规则,其中的重点是识别和惩罚第一阶段说谎的个体。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839场
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学工作坊
主讲人:崔潇濛(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长聘副教授)
讲座主题:urban electricity powers rural farms: evidence from china's first adoption of electric irrigation
讲座内容:
崔潇濛指出,技术进步所造成的潜在差异化影响,是处在发展阶段的经济体的一项重要议题。考虑到农业发展,与劳动力节约相关的技术可能促进农业增长,但是对于小农户而言该影响并不一定是正向影响。他聚焦农业电力灌溉技术,以中国首个普及电力灌溉的地区——江苏武进为研究对象,实证探讨电力灌溉的引入如何影响农村福利,并为中国经济史领域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
崔潇濛的研究分为县级层面与家户层面两部分。在县级层面,使用双重差分(did)方法实证探究了1924年武进县电力灌溉对于农业土地价值以及劳动力薪资的影响,从而探究电力灌溉对于农村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电力灌溉的使用,当地农业土地价值有显著增长,而劳动力薪资没有表现出显著影响。该研究同时使用了安慰剂检验、合成控制法检验结果的稳健性,并进一步检验了农村发展变化的主导因素究竟是电力灌溉还是城市发展的溢出效应。
在家户层面的研究中,崔潇濛使用家户截面数据比较电力灌溉影响后不同县的差异,进一步补充了上述研究结论。研究发现,随着电力灌溉的使用,农业生产力明显提升,尤其是水稻种植的生产力;农业灌溉面积因为电力灌溉而增加,此增加更多集中于沙土质;平均农户劳动投入有所降低,证明了电力灌溉与劳动投入的替代性。考虑到农行大小与农业生产力的关系以及小农户对于电力灌溉资源的可及性问题,他进一步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大小农场的作物产量所受影响不存在明显异质性。
北大经院工作坊第840场
计量、金融和大数据分析工作坊
主讲人:史震涛(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副教授)
讲座主题:nickell meets stambaugh: a tale of two biases(尼克尔遇见斯坦博:两种偏差的故事)
主持人:王法(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预聘副教授)
参与老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王熙助理教授、巩爱博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孙振庭助理教授,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胡博助理教授
讲座内容:
在面板预测回归中,当自变量高度持续时,nickell偏差与 stambaugh偏差混合在一起,对有效推理提出了挑战。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估计方法,称之为iv-x-differencing(ivxd),以恢复基于t统计量的标准推理过程。该估计方法是基于时间序列中 ivx 技术的面板数据扩展构建的。当横截面维度 n 和时间维度 t 都大时,面板 ivx 是渐近有偏的。为了使偏差校正可行,研究者将x差分估计方法代入解析公式中。偏差校正估计法为预测回归提供了统一的推理过程,涵盖了平稳时间序列、轻度整合时间序列和局部单位根时间序列的情况。相反,如果两个分量中的任何一个由组内估计法估计,统一的推断理论就不再成立。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工作坊简介
2018年10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和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达成框架合作协议,约定采用轮流主持的方式共同举办工作坊,正式建立了科研领域的交流创新合作机制。2019年,根据协议,先后启动了七个工作坊:政治经济学工作坊;国际经济学与实证产业组织工作坊;宏观经济学工作坊;微观理论经济学工作坊;计量、金融和大数据分析工作坊;劳动-健康经济学工作坊和发展与公共财政工作坊。2021年伊始,北大经济学院继续扩大工作坊规模、扩展合作范围,与光华管理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共同举办了“经济史”工作坊;与国家发展研究院、现代农学院共同举办了“生态、环境与气候经济学”工作坊;打破高校间壁垒,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共同举办了“风险、保险与不确定性”三校联合工作坊。2022年下半学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与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合力打造了“经院-全健院健康与劳动经济学工作坊”。2023年9月新增 “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工作坊”,10月新增“数字经济工作坊”,目前学院共有12个工作坊开展活动。
截止2023年底,工作坊共举办了811场活动,其中2019年举办了127场活动,2020年举办了82场活动,2021年举办了204场活动,2022年举办了173场活动,2023年举办了225场活动。这些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国内外一流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学院之间的学术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提升了广大师生和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水平。
供稿:科研与博士后办公室
美编:芋圆
责编:度量、雨禾、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