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之后,2021年12月11日,第四届“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 暨“百所经院九游会平台的人才招聘会”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成功举办,来自全国190所院校的25位校长、211位院长出席本次论坛。论坛设立了由“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经济学教育如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征程历史使命与经济学理论创新”“经济学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经济学研究如何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五个主题组成的圆桌论坛。
“经济学教育如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圆桌论坛
“经济学教育如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圆桌论坛由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经济学院原院长孙祁祥主持。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杜凤莲,云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宁,贵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洪名勇,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侯俊军,南昌大学副校长刘耀彬,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丽君,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周铭山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孙祁祥主持
杜凤莲发言
杜凤莲就“经济学教育如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一主题发表演讲。她表示,大学与研究机构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学的第一要务是“育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科研、创新、文化传承、社会服务,都需要围绕“育人”展开。其次,内蒙古大学经济学的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均按照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标准做到全覆盖,同时调整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进一步添加了史学教育和实践教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三千孤儿入内蒙”、“齐心协力建包钢”,史学教育有助于学生对国家发展变化和地区间差异有更深入的了解。最后,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将本科生带入研究队伍和学术平台中,让他们认识国情、认识区情,如内蒙古能源经济、向北开放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等。导师在指导学生时,将教书育人、科研、平台、团队和社会服务融合在一起,共同服务于立德树人整体工作。
黄宁发言
黄宁就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如何实现“经栋梁之材、济盛世强国”的办学宗旨发表了三个方面的体会:第一,在课程上做到立德树人,比如将“两史一论”全面纳入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但目前在本科生标准化课程培养中面临的困难较多,希望能与其他与会院校交流讨论。第二,在实践过程中需要着重突出国家战略和区域特色,充分考虑到云南作为欠发达沿边开放地区,在融入国家战略过程中,需紧扣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使学生能够树立家国情怀。第三,他提出了经济学育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学校统一招聘的辅导员可能会缺乏经济学背景,需要加强辅导员对经济学专业的认识。
洪名勇发言
洪名勇认为,第一,当前西方经济学的引入存在易使学生自私自利的弊端,虽然这符合理性假设,但对于社会发展和团结协作确实是不利的,在整个经济学教育过程中尤其要避免这种问题。从贵州大学的实际出发,他强调在中国的传统与社会中,如在家庭、学校等很多地方都需要团结协作和利他,培养学生要注重避免产生自私自利这种问题。第二,艰苦奋斗、团队协作的贵州精神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贯穿贵州省立德树人全过程,通过实践教育和科研教育来培养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大家的团结协作、扶贫攻坚,在实践中让大家看到经济社会改变之不易。最后,洪名勇还强调了辅导员和党委做思想政治和育人工作的重要性,通过设立思政项目,将立德树人工作落到实处。
侯俊军发言
侯俊军就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的实际情况从三个方面展开探讨:第一,树立学生信心。他认为,经济学教育必须从基础理论和基础方法层面入手,将基础问题说清楚,让学生对经济学有清晰的了解,了解专业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第二,需要直面经济学引领性问题,要针对同学们和社会大众所关心的基本问题给出经济学的专业解释,直面中国问题,回答中国问题,比较中国与西方国家问题的差异。第三,在立德树人过程中要注意方法,如课程中组织教学和思政研讨,以及探讨如何在具体课程内容上引入和强化立德树人的内容等。首先讲清楚理论,其次是发展历程,最后是实践,不是单纯地将理论问题“摆”出来,而是要将发展的过程和现实的实践紧密结合。他介绍了所在学院在“四史”学习当中承担的《改革开放史》这门课程,集合了学院十几位老师的共同建设。侯俊军提出,在导师的教学和科研中,立德树人的态度要旗帜鲜明,无论是在本科生的大课堂教育,还是在研究生“一对一”的辅导当中,都应该大张旗鼓、旗帜鲜明地去讲思政与立德树人。
刘耀彬发言
刘耀彬基于南昌大学的教学实践,就经济学教育如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首先,他介绍了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困惑。第一,教学过程中重课堂教学、轻主体责任;第二,教学过程中重专业技能,轻综合培养;第三,教学过程中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塑造。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在课程实践过程中,要注重价值塑造:第一,利用国家区域战略和区域需求来塑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价值观。第二,经济学应学以致用,应通过实践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参与实践。第三,经济学既然是一门科学,如何才能把科学精神带到经济学中。第四,通过这三种方式在课程中提升学生的能力。其次,在具体举措上,利用国家级课程,形成自己的教学案例和品牌,将价值塑造落实到学生培养过程。最后,在取得成效与经验上,立德树人在日常中需要立足实践,更多是要在“干中学”、“学中干”,用线上线下的方法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课程的魅力和潜在的育人效果,从而实现一门课到整个专业的立德树人。
张丽君发言
张丽君结合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实际,围绕教育教学的具体情况,从教材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社会实践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全面总结和归纳了学校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做法:第一,在教材建设方面,主要以马工程教材领航立德树人的方向。在教材的选用上,形成教研室、教学办的两层审核机制。第二,在课程体系构建方面,深化课程改革,本科层面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研究生层面,以前沿方法论为抓手,增强培养质量,强化行业价值观,同时强化案例教学和增设讲座课程。第三,在实践教学方面,以实践教育筑牢立德基础,聚焦国家战略,以扎根中国大地理念来引领,开展形式多样、内容精准、分类指导的专业社会实践。最后,以教师风采来领路立德树人,重视带教传承机制,突出典型示范。她强调,在四个体系之上,学院还特别注重辅导员队伍建设以及党委抓党建的主体责任,下一步着力打造一支思想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教育育人队伍。
周铭山发言
周铭山围绕研究生教育如何立德树人的主体从两个方面具体展开。第一个方面,增强研究生研究中国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首先,要加强教材、讲义、案例的建设和选用把关。过去更多是用西方教材来讲中国故事,在研究生教材、讲义和案例建设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在西方经典教材基础上,如何结合中国自身的国情、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一些重大成就,让学生通过中国本土的这些案例、实践,通过我们自己编纂的教材、讲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制度特点、制度背景和经济社会运行管理的模式,从而真正培养学生扎根中国、研究自身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其次,要进一步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经济学教学中,设计好相关主题和题材,培养学生形成更大格局。第二个方面,围绕培养研究生创新创造能力,加强研究生分类培养的力度,针对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如学术型硕士和博士如何将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两篇“大文章”做好。他认为,目前多数学生缺乏好的渠道了解实践前沿,对于研究生来说,真正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实践创新方面找到好的中国问题,才能将问题和理论基础的训练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好的论文。
最后,孙祁祥在总结发言中提出,经济学的教育是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教材在培养学生中所占的分量是不言而喻的。选用教材需要做到科学、公允、客观,符合国情、区情等,并且选用教材的目的以及教育理念,是为了将学生真正培养成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或是敢于担当的,能够适合祖国建设需要的创新性人才。
供稿单位:经济学院科研与博士后办公室
供稿人:王紫莹
美编:初夏
责编:量子、禾雨、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