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12月16日至17日,第六届“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暨“首届孙尚清发展知识研究与交流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成功举办,来自全国200余所院校的52位校长和262位院长出席论坛。论坛分为开幕式、首届孙尚清发展知识研究与交流奖颁奖典礼、主旨演讲、圆桌论坛、中国百所经院九游会平台的人才招聘会和平行分论坛等环节。12月17日上午,本次论坛设置的九个平行分论坛同时展开。
分论坛七: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研究
2023年12月17日上午,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第六届“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暨“首届孙尚清发展知识研究与交流颁奖典礼”之分论坛七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410会议室举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小平和济南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原雪梅担任论坛召集人和主持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主任王一鸣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主任李博担任联系人。本场分论坛的议题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研究”。
本场分论坛参与讨论的嘉宾有: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曹虹剑,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段丁强,湖南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何鑫,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李成明,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成虎,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毛中明,安徽大学经济学院/金融与统计研究中心副主任齐美东,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战略政策室主任盛朝迅,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王胜利,新疆师范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王维然,广东工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谢卫红,西南政法大学商学院党委委员徐鹏,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严兵,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张廷龙,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正平。
各位嘉宾结合自己在数字经济领域的调研和人才培养经验,就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和现实挑战展开了深入且热烈的讨论,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数字经济转型中普遍存在的“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更好培养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分享了精彩见解。
首先,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性方面,参会嘉宾普遍认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众多企业实现转型成长的必然选择。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都与数字化转型紧密相关。不仅在城市,农村的数字产业建设也是各位专家学者重点关注的领域。如何在不同区域、行业、企业间充分实现数据要素价值,深入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需要不断探索与完善。
嘉宾们结合具体地区和行业的案例,分析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阻碍。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然而,目前整体上数据失真和缺失的问题依然严重,由于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和信任等问题的存在,数据的流动共享存在困难,对于数据要素的价值贡献和定价问题依然有待深入研究。微观层面上,不同类型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在数字化经营过程中资金和技术不足的问题尤其明显,缺乏转型的动力。除此之外,嘉宾们对于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产权、垄断、技术、金融服务等话题也表达了各自观点。
进一步地,对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困境的解决措施,多位参会嘉宾结合生动的调研经历提出了多项建议。例如,对于单个部门难以解决的数据共享问题,嘉宾们呼吁多方主体共同发力。国家可以出台相关法律规定,推进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支持,精准制订针对不同规模和类型企业的帮扶政策;企业可以通过联合降低转型成本,增强数字化转型意识和自身能力;各高校成立数字经济智库联盟,利用合作平台开展调研实践,实现研究互助和产研互助。嘉宾们同时指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关键在于实现数据要素的流动和共享,但也要重点关注合规性问题。
面对数字经济领域人才的极大缺口,嘉宾们介绍了各自院校的建设工作,并就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分享了观点。例如,各院校应该结合自身学科特色培养差异化的高素质人才;紧密联系国家、社会的实际需求,培养兼具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人才;各高校的科研可以和政府、企业的需求进行更多对接,尝试探索解决具体地区、具体行业、具体企业的问题,通过跨学科的合作构建完整的师资队伍和教学体系等。
与会嘉宾均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认同,对融合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障碍进行了深入分析。嘉宾们从政府、企业和高校的不同视角,就数据的质量、共享、流动和使用等问题发表了各自见解,并针对目前数字经济领域人才紧缺的现状提出了对策建议。论坛现场气氛热烈,嘉宾们结合各自科研工作经验积极发言,建言献策,以期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分论坛八: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
2023年12月17日上午,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第六届“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暨“首届孙尚清发展知识研究与交流颁奖典礼”之分论坛八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601会议室举行。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党委书记黄国清和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董志强担任论坛召集人和主持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系副主任李虹和季曦担任联系人。本场分论坛的议题是“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
本场分论坛的参会嘉宾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杜雯翠,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军弟,上海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聂永有,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庞军,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乔光华,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邵汉华,西安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宋敏,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徐琳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查冬兰等。
与会嘉宾针对“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主题,聚焦绿色、发展等重要议题,围绕生态文明与资源环境保护、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主导产业低碳循环利用等方面分别介绍了各自学院的学术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同时就生态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等相关话题进行了对话与交流。
首先,与会嘉宾将关注重点聚焦于两方面的议题:一是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二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实现路径。大家一致认为,大力推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路径。在生态保护的大前提下,生态产品的提供和价值转化实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有嘉宾以云南普洱市为例,介绍了该市在赋值绿水青山、实现价值转换方面所作的建设工作,在保护优美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增加了经济财富和社会福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长期工程,需要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持续推进。
与会嘉宾进一步讨论了生态产品价值测算方面的问题。嘉宾们普遍认可碳汇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可计量、可确认、可交易的市场工具,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但是该领域目前也存在着一些挑战:第一,现在国内外对碳汇核算的具体方法尚未形成统一的共识,还存在诸多争议;第二,国内真正参加全球碳汇市场交易的数量非常有限;第三,碳汇的产权有待进一步明晰,碳汇计量需要支付高额的第三方费用对于企业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等。由此可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与会嘉宾倡议进一步梳理生态产品的理论内涵和经济学机制,以期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探索有所帮助。
另一方面,嘉宾们围绕生态环境保护的实现路径也形成了诸多观点和重要共识。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一些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嘉宾们高度认可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性抓手,是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手段,进而对于如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也提出了各自看法。除此之外,与会嘉宾还就诸如长江中上游如何更好实现大保护、如何通过绿色发展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等重大议题展开了充分讨论。针对这些问题的热烈探讨,深刻体现了中国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意义与广阔前景。
特别地,学术界就生态环境领域的科研交流、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也开展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例如举办国际学生环境生态论坛,促进学生对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问题的研究探讨;通过与绿色交易所实现数据共享,积极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带领学生深度参与教学实验,进行实地调查和案例收集等,种种探索与努力为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综上,参会嘉宾从国家战略出发,立足京津冀、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对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的诸多重要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讨论。大家凝聚共识,高度认同我国要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互协调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分论坛九:统筹发展与安全研究
2023年12月17日上午,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第六届“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暨“首届孙尚清发展知识研究与交流奖颁奖典礼”之分论坛九在经济学院606会议室举行。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学勇和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巍担任论坛召集人和主持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和北京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明担任联系人。本场分论坛的议题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研究”。
本场分论坛的参会嘉宾有:河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成新轩,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傅东平,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侯成琪,湖南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贾先文,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李家军,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卢勇,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院长温军。
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认为“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发展与安全关系的深刻总结,充分体现出发展和安全的辩证统一关系。与会嘉宾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就统筹发展与安全涉及的多个维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了诸多观点和重要共识。
第一,实现发展与安全的动态平衡,在高水平开放中统筹发展与安全。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使安全与发展的不相容问题在一些区域、行业间表现得较为明显。当前,中国的开放程度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正在加快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努力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因此,如何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高水平开放中统筹发展和安全,尤其是资本市场如何以更高水平统筹发展、开放与安全,需要经济社会领域的专家学者重点关注与持续研究。
第二,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注重发展与安全边界。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持续提升,国际贸易摩擦频发。在这一大背景下,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发展保障国民经济的安全运行。同时,促安全也是谋发展。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是发展的前提,要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安全”边界与“发展”边界相呼应,新时代发展和安全理念被赋予新的内涵,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关系需要注意二者的边界。为此,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国际背景下,应当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区域价值链中的定位出发,以提升中国竞争力为指导,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新发展格局。
第三,紧盯重点行业领域的发展与安全。以房地产行业为例,房地产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是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房地产市场中的供需关系正在逐步发生变化,未来需要寻找能够支持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而在经济动能转换,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的过程中,仍然需要着重维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重点防范金融市场可能出现的风险,以保证经济运行中其他领域和行业的安全与发展。与此同时,要促进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良性互动。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间的互动关系变化直接影响金融市场发展的安全情况,进一步将对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状况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要从当前的国民经济运行背景出发,通过相关的政策引导,促进金融与房地产两个市场相互支持、一同化解风险,真正实现良性循环和更好发展。
最后,与会嘉宾们就发展与安全议题下经济学如何做好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积极探讨,并作出三点呼吁。首先,学科的发展建设与高水平人才的培养是推动经济学研究不断向前的重要基础。未来的学科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各学科专业的交叉贯通,通过不同学科间的互动,推动经济学内涵不断丰富。其次,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同样需要重视多学科教育,并且强化对于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中国经济学界能够培养出不仅具有政策研究能力,更具有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最后,要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更好帮助研究者理解当下的发展与安全问题,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
供稿单位:科研与博士后办公室
供稿人:胡瑶琳、孟姗姗、岳林峰
美编:初夏
责编:刘婷、度量、雨禾、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