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聚首北大经济学院 共商期刊发展大计:分论坛(六) | 中国百家经济学重要期刊主编论坛系列报道
发布时间:2019-06-05
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107周年院庆和《经济科学》创刊40周年之际,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经济科学》编辑部承办的“中国百家经济学重要期刊主编论坛”于2019年5月25日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东旭报告厅隆重举行。下午2时,分论坛(六)围绕“如何服务新时代学科发展、如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建设、如何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期刊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四个主题在经济学院606会议室展开讨论。
主编聚首北大经济学院 共商期刊发展大计:分论坛(六)
出席分论坛六的专家有:《管理现代化》编辑部主任葛鹏,《企业经济》副主编何雄伟,《管理科学》常务主编蓝华,《中国粮食经济》编辑部主任李可,《中国粮食经济》社长兼主编李福君,《统计与决策》主编李明星,《企业经济》主编李小玉,《journal of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主编/《cogent business & management》联合主编罗航,《经济管理》社长助理梅连军,《统计研究》编辑部主任施凤丹,《工业技术经济》编辑部主任史琳,《会计之友》编辑部主任宋丽梅,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子敏,《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主编章亚南,《经济管理》副主编周文斌。济南大学商学院院长冯素玲和《管理世界》编辑部副主任闫妍担任召集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担任联系人。
罗航从期刊国家化发展和评价体系两个角度发表了评论。他指出,当前不管是国内期刊论文的评价体系还是科研评价体系均太倚重于sci和ssci,应当重新建立一套适用于国内的评价体系。
葛鹏认为,当前随着高校的扩招,博士生数量随之增加,导致投稿人大量堆积在固定数量的期刊种类中,尤其是部分期刊不允许硕士发表,间接挤占了年轻的科研人员的发论文机会,因而建议北大和南大进一步扩大期刊目录。
何雄伟从办刊的角度阐述了个人体会。他指出,办刊需要实现学术性和政治导向的和谐统一,办刊理念和评价体系的统一。同时,针对地方刊物,他认为需要突出自己的优势和地域特色来扩大期刊的影响力。
李福君分享了两点启发:其一,办好一本杂志或是一个期刊,需要创建一个生态系统;其二,对于机关刊物或是行业类期刊,可以依靠行业系统的资源或优势来打造。
李明星从办刊的角度指出,办期刊首先需要强大的责任心和包容的情怀,其次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应注重学术传播的影响,最后在研究学术的同时也要侧重研究期刊知识,这样才能保证期刊的长期发展。
李小玉指出,当前期刊首先在选稿过程中需要处理质量和数量的关系,避免学术资源的浪费并提供机会给更多投稿人,其次处理本土化和国际化问题,应形成中国经济学的学术语境,最后需要解决基础理论和运用决策的关系,发挥期刊在智库发展中的作用。
周文斌认为,当前经济学和管理学需要细化,同时简单介绍了《经济管理》期刊,这是一本专注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的期刊。他发表了题为“人力资源素质红利与高质量发展”的学术发言,提出我国人力资源与高质量发展的独到见解。
施凤丹根据自己的经历分享了三点感受:第一,当前期刊之间同质性或是学科交叉特别严重;第二,从事期刊编辑工作需要强大的情怀;第三,期刊的评价体系、期刊的定位需要调整。
王子敏以投稿人的身份分享了两点体会:其一是目前部分期刊对投稿人身份存在歧视,导致发表论文难度增加;其二是个别期刊囿于条件所限没有同投稿人保持必要的联系,导致时间成本增加。
章亚南指出,巨大的投稿量是身份歧视的主因,但也不乏存在偶然性。同时他进一步指出,办刊不仅要解决质量和数量的关系,也要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问题。
闫妍首先回应了王子敏的问题,详细阐述了《管理世界》的投稿流程,并根据自己从作者到期刊工作的经历指出,《管理世界》期刊自始至终为经济学和管理学学者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发表研究成果平台。
郑伟提出了三点期望:第一,希望投稿论文能实现有学术的思想和有思想的学术;第二,希望审稿人认真专业;第三,希望审稿人能够加快审稿速度。
最后,冯素玲总结发言,指出期刊具有学术媒介、学术标杆和学者摇篮的重要定位,并希望在期刊的努力下实现作者和读者的零距离沟通。
供稿 | 邵宇佳、廖媛
美编 | 豆荚、田舒涵
校对 | 阿布、禾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