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首届北美新年论坛12月17日在美国纽约asia society(亚洲协会)举行,论坛主题为 “china and world economy”(中国与世界经济),聚焦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中的中国经济改革与增长。论坛得到美国威特集团赞助支持。
论坛现场
全美亚裔总商会主席、国际领袖基金会创会会长、前美国联邦商务部副助理部长chiling tong,美中公共事务协会会长兼执行总裁fred teng,百人会联合创始人henry tang,林氏集团主席林建中,中国银行美国总部副行长、战略及研究总监黄小军,联合国社会与发展司司长杨文艳,bloomberg lp(彭博资讯)金融产品首席经济学家michael mcdonough,纽约大学朱利叶斯•西尔弗政治学讲席教授及社会科学学部主任david stasavage,圣约翰大学罗伯特克莱门茨特聘讲座教授及风险管理、保险和精算科学学院院长mark browne,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经济系教授及研究生项目主任steven stern,长江商学院美洲地区首席代表、基辛格美中协会执行理事mary wadsworth darby,以及来自北京大学的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教授、经济学院刘怡教授、王大树教授、杜丽群教授等出席论坛。并就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美经济关系的走向、税制改革的国际经验与中国改革,以及全球视角下的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等当前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度、开放、精彩的学术探讨。
论坛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亚光主持。他对论坛的举办目的和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嘉宾和校友表示热烈欢迎。大家观看了介绍北大经济学院的短片,与时代同行、不断追求卓越的北大经济学院深深感动了各位嘉宾和北大校友。
张亚光副院长主持
董志勇教授首先发表开幕致辞。他指出,在美国此时举办这个论坛的时候,中国正是12月18日。历史上的这一天,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今天,论坛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就。总体上讲,中国经历了五大转型过程:从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从封闭经济转型为开放经济,从中央动员转型为地方竞争机制,从政府保护个人权益转型为产权保护,从资源配置由层级制度的政府官员主导转型为由市场的企业家主导。
董志勇院长从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数据切入论坛主题。他指出,在过去40年,中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 9%左右的年均增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与美国相比,中国的gdp总量和人均gdp均有大幅度提升,其中gdp总量从1978年占美国的15%增加到2018年占美国的66%左右;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过去40年中经历了更大的逆袭过程,飞速赶上并远远超过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董志勇院长还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长期和短期问题,并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方案。他说,未来的中国,要努力转变和优化经济发展结构,要努力提高人民的真实收入水平,要努力建立一个普民和惠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最后,董志勇教授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给予了最美好的希冀:“中国在变,越变越好,今日之变,前所未有”。
董志勇院长致辞
美中公共事务协会会长兼执行总裁fred teng先生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中国在过去40年中的发展速度前所未有,对世界很多政策的制定做出不可小觑的贡献,诸多方面的成就已震惊西方。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重重挑战,中国应继续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发扬“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精神,并强调人力资源与世界和平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fred teng 致辞
论坛的主旨演讲与讨论分三个主题进行: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关系、税制改革的国际经验与中国改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专家学者就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刻、开放、精彩的学术探讨,现场气氛活跃。
彭博资讯金融产品首席经济学家michael mcdonough首先发表了主题为“中美展望”的演讲。他表示,全球化的演变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有高潮和低谷。全球化的本意是让每个人的生活更好,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总是部分人的利益先得到兑现,如果处理不好这个问题,将招致社会动荡。他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通过世界上每个时间节点发生的关键事件审视市场波动,并指出波动的可能原因包括:市场预期,监管放松,税收改革,贸易状况等。通过对公司监控等关键词的统计发现,同一时期,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监控正在下滑,或许关税的冲击打击了投资者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积极性。
提到贸易状况,mcdonough进一步说到,贸易战虽然给美国带来很大成本,但不会大幅拖累美国的经济发展。通过对经济增长的数据收集,他相信中美两方长期和解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很多人抱怨中国经济下滑是源于中美贸易战,但他个人认为,贸易战对中国的影响需要到2019年才会真正得以体现,贸易战的后续发展将取决于中国政府及其货币与财政政策对经济状况的应对措施。
michael mcdonough 演讲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主任刘怡教授在演讲中指出,中国和美国税制结构具有很大差异,经济增长、区域间税收竞争和增值税的地区间分享原则都不一样,并在接下来就这些差异进行具体讨论。
刘怡教授展示了1994-2017中国gdp增长与税收增长波动曲线图,按照财政部的解释,波动的原因包括:中国经济增长使用不变价,而税收是现价;税收衡量第二第三产业的状况,而经济增长反映第一、二、三产业的总体状况。中国现行的税制体系以货物和劳务税为主体,所得税与美国相比较少。2018年度的进口增值税和消费税增加,出口税率也有所增加,2019也许会有所变化。就2018年来说,收入压力非常明显。她还指出,现阶段是税率调整的关键时期。
刘怡教授认为,中国的区域间税收竞争非常明显,企业投资区域的选择对区域收入影响很大。以一台电脑的生产为例,中国在零售环节之前的原材料生产、电脑生产、批发商、零售和消费者各个阶段已收取大量税收,而美国是在消费者所在地获得税收。中国这样的税收制度,为区域间竞争创造了动力。她还以石油西气东输两条线的竞争、阿里巴巴和京东的竞争为例,说明激烈的区域竞争使中国税收存在很大扭曲。目前中国正在努力把税收原则从生产地原则调整为消费地原则,从而形成新的激励机制。
刘怡教授演讲
纽约大学朱利叶斯·西尔弗政治学讲席教授、社会科学学部主任david stasavage通过展示美国和欧洲累进税制的演变历程,探讨累进税制的公平性,并讨论了这一演进历程对中国的经验借鉴。
stasavage教授首先梳理了美国和欧洲的税收在促进收入平等上的演进历史,主要探讨了政府对富人征税的税收政策的演变。他用图表展示了1800-2013年20个国家收入税和遗产税的平均最高税率,经历了从极低到不断上升的过程,同时随着收入税最高税率的不断上升,政府规模也缓慢扩张。他指出,导致税收累进性改变的因素主要有三点:一是社会不平等结构上的变化导致税收累进性的改变;二是人们对经济效率的关注;三是社会对累进税制度公平性的看法。对此,stasavage教授提出了公平税制演进历程中的三种观点:均等原则;能力纳税原则;累进税率原则。多年来人们普遍支持的观点是用累进税来弥补税制体系中的不公平。
最后,stasavage教授总结了美国和欧洲累进税制演变历程对中国的经验借鉴。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对税收的关注度会越来越高,何种税收制度能促进收入分配公平这一课题将越来越重要,值得学者未来深入研究。
david stasavage教授演讲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王大树教授在演讲中通过对中国和美国等世界主要国家在各类税种上的差异对比,针对中国的税收政策提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王大树教授介绍了中国税收制度的历史。在过去税收管理征收效率低下的背景下,为保持足够收入,政府设定较高的税率。随后,王大树教授介绍了企业所得税。目前中国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并且公司税的允许扣除额有限。而美国2017年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5%,2018-2025年税率调整为21%。在国际比较中,中国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处于较高水平,根据世界银行公开数据库统计,高收入国家总税收占商业利润的比值为37.57%,中高收入国家为38.78%,中等收入国家为38.51%,世界平均水平为40.46%,而中国则达到了67.30%之高。之后,王大树教授介绍了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中国目前的税基和法定税率主要是基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税收征收效率。在此期间,有效税率很低。为了维持税收水平,中国设定更广泛的税基和更高的税率。从那时起,由于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执法能力加强,税收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王大树教授还提出了描述税负的三个指标,并针对中美两国大口径宏观税负进行了对比。最后,他总结了自己的核心观点:中国的税收负担过重,需要减税。
王大树教授演讲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经济系教授、研究生项目主任steven stern演讲中首先对长期护理的概念、形式、九游会平台的支付方式和成本等基本概念做了简要介绍,长期护理(ltc)是指为生活无法自理或有部分功能性障碍的人(通常是老年人)提供护理和生活支持所需的服务。而随着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改善、差异生产率的提高、人口流动、较低生育率造成的家庭结构的变化、政府的挤出效应、居民收入的变化,长期护理的成本可能会随之发生改变。随着一些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突出,对长期护理的需求也会进一步提高。发达国家的长期护理项目已经比较成熟,例如日本政府会为每个人提供强制性长期护理保险,并且提供10%的共付额,同时规定了最小额度的私人保险;德国政府专门设有疾病基金,私人保险方面的市场也初具规模。此外,研究表明,国家越富有,在长期护理项目中的支出占gdp的比例越高。
stern教授对中国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近几年长期护理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65岁以上的老人中只有1.5-2%的比例居住在养老院,而西方国家的这一比例是4-8%。另外,中国一些特有的社会问题也使得长期护理项目的开展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机遇,例如老龄化问题突出、计划生育带来的特殊家庭结构、城市化进程下留守老人增多、子女应该抚养老人的传统文化观念等。以老龄化现象为例,经测算,中国8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将会从2010年的1800万增长至2050年的9800万,这意味着对长期护理的需求将会提升。而子女抚养父母负担的增大也意味着政府可能需要介入并提供服务。最后,史蒂芬教授表示,为顺利推动长期护理项目的开展,改变中国传统文化下子女需要抚养父母的社会观念或许是必要的。
steven stern教授演讲。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助理教授贾若以“中美欧保险业资本监管制度”为题发表演讲。贾若助理教授首先用图表剖析了风险(risk)和保险(insurance)的关系。从2003年到2013年,全球保险公司风险事件的发生次数和出险比率呈上升态势,在2009年前后出现了一次高峰。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及风险事故的频发引发人们对如何降低风险的思考,促使人们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保险业资本监管体系。
贾若助理教授就中国、美国和欧洲的监管制度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和介绍。他指出,这三种全球主要的资本监管制度,在偿付能力资本要求和偿付能力充足率等重要指标上呈现出很大差异,并进一步从保护主义、市场结构及市场对风险的认知等角度给出解释,资产结构和业务结构不同是保险监管不一致问题的内在驱动因素。他在共同评估框架下对三种监管规则进行了对比,三种监管规则在美国、欧盟和中国,各有其优势和劣势,区别只在于对不同国家在不同方面的适用性不同。
贾若助理教授对三种常见的保险公司监管规则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一国的保险监管机构在制定监管规则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其中包括经济适用原则、在全球一致和市场适应之间寻求平衡的原则、向发展水平和市场结构相似的市场学习的原则等。最后,贾若助理教授用《论语》中一句经典名言结束了本次演讲:君子和而不同、周而不比。不同的监管规则各有其特点,各国之间地位对等,应相互信任,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保险行业发展环境。这不仅是各国保险监管机构的发展展望,更是各国人民的一致期待。
贾若助理教授演讲
圣约翰大学罗伯特克莱门茨特聘讲座教授及风险管理、保险和精算科学学院院长mark browne教授分别从保险的价值与成本、中国当前可保风险、科技发展对保险行业影响、监管中创新和稳定性的平衡五个方面对中国与全球保险市场展开分析。
browne教授首先介绍了保险对于社会经济的重要价值:保险不仅提供了现金流的稳定性,降低了个人对储备的要求,还能够帮助偿还借款,降低了信用违约风险。此外,保险公司在损失规避上具有专业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制止风险损失。而保险具有一定的社会成本:包括公司运营成本、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道德风险所造成的额外损失、损失夸大以及骗保行为。随后,mark教授指出保险之外还存在其他的风险承担机制,如政府财政支持、家庭成员支持、个人存款和社会团体帮助,其中他强调工会、教会等社会团体的成员之间也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风险分担。
browne教授分析到,中国市场未来可保风险将包括:环境问题带来的巨灾风险、计划生育带来的年龄结构变动和人口区域流动风险等。风险具体分类为家庭风险和商业风险,家庭风险包括:机动车保险、家庭财产保险等;而商业风险则针对企业,包括工伤保险、企业财产保险等。他强调,科技对保险行业带来的巨大改变,无人驾驶汽车、线上购买、需求定制、线上理赔等技术都对保险业提出新的支持和挑战,并表示灵活性和适应性是金融科技优势。最后,mark教授指出,应权衡不同监管条件下创新与稳定的关系,过严的监管将严重降低创新的积极性,但宽松的监管将提高市场整体的不稳定性,应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
browne教授演讲
全美亚裔总商会主席、国际领袖基金会创会会长、前美国联邦商务部副助理部长chiling tong女士为论坛致闭幕辞。tong主席对论坛主办方北大经济学院和所有到场嘉宾及北大校友表达了诚挚感谢。她强调,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飞速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在经济制度、国家治理等方面的积极探索都为下代人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中美关系对全世界的影响不容小觑,因此当前改变中美紧张关系相当重要。她认为问题根源在于,中国能够很好地理解美国但美国并不能正确地理解中国。很大一批人正在不同领域通过公开对话等各种形式为中美关系发展作出努力,论坛的举办同样对增进中美之间的深入理解大有益处。tong主席呼吁:“我们都是中国人,希望为祖国做贡献。我作为全美亚裔总商会的主席,更希望借助这个平台帮助促进中美之间的互相理解与合作共赢。所有在场的嘉宾、校友,尤其是年轻一代,你们为构建和促进中美关系健康发展所做出努力至关重要,这无疑将为中美两国乃至全世界产生积极影响。”
chiling tong主席致辞
论坛最后,与会人员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校友一同参加交流晚宴活动。中外学者和经济学院在美校友积极互动、热烈讨论。在欢乐的气氛中,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首届北美新年论坛圆满落幕。
部分嘉宾校友合影
北大经济学院北美新年论坛是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倾力打造的高端国际对话平台,旨在连接中外学者和政商界人士共同探讨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学术和政策问题,并促进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海外校友与母校师生的交流。首届论坛得到了北大经院旅美校友和北大其他院系校友的大力支持,并受到来自中美业界与学界的广泛关注。
(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