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问题和对策
(作者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我国按照产业结构高度化测度指标来看,在1985年才从整体上越过传统社会阶段,进入钱纳里所界定的工业化初期阶段,在1998年进入工业化加速阶段,2008年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2011年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2014年产业结构高度达到了0.893即走完了工业化进程的89.3%。1978年至1997年前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年均提升约为0.6个百分点;而1998年之后,截止2014年年均提升约为4.9个百分点,我国整体上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
与钱纳里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变迁轨迹有所不同的是,在我国工业化初期阶段,我国转轨经济的发展特征使得本应在工业化中期阶段才主导和引领国民经济的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和石油加工等重化产业提早与该阶段特有的纺织、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等轻型主导产业一样,成为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此外,从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在1998年达到0.1之后即进入工业化加速期的发展特征来看,工业化加速发展的起点也早于钱纳里所界定的工业化中期阶段。这样看来,在我国转轨经济发展特征所导致的工业化初期重化产业和轻工业双引擎作用影响下,我国整个工业化进程不但在产业结构演变,而且在加速发展周期,特别是工业化中后期的转型发展上都要比西方历史轨迹来的快速和复杂。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三次产业的完全环向系数变化轨迹来看,虽然,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整体驱动力也有了大幅提升,其总指数仍然与第二产业相距甚远,其演化成为国民经济源动力的发展历程仍然还需要一段时间。我国国民经济的源动力无论在工业化初期还是中后期,始终都主要来源于第二产业,而且经过长期发展,第二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驱动力也有了比较大幅度的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所依托的第二产业支撑作用基本处于不断强化之中。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加工和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等重化产业是我国当前及未来一段发展周期内第二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所在。不过从2012年之后来看,随着第三产业中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来看,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已经逐渐显现。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产业增速波动幅度要明显高于第一和第三产业,可见我国经济无论加速发展,还是出现衰退都与第二产业高度相关。这也从另外一个层面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第二产业有一种自循环倾向即第二产业内部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产业内部投入产出关系,而没有实现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有效联动发展的投入分配关系。由于第二产业内部这种自我循环机制的高效运作,以致我国经济增长进程中不得不更加依赖于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要打破这种过度依赖投资的增长机制,必须打破第二产业内部自循环机制,实现第二、第三产业联动发展,即第二产业的投入最终要分配到第三产业,由此破除第二产业内部从投资到投资的内部循环机制,实现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投资和消费的有效平衡,最终实现我国经济增长进程中投资和消费的平衡驱动机制。这也说明我国当前及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特别是二产和三产的融合、协调发展将是不变的主题。根据统计公报,我国2013年三次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12年44.6%提升为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43.9%),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进一步上升为48.2%,与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42.6%)进一步拉开差距。由此未来我国可以进一步通过第二产业供给改革来满足第三产业不断上升的需求变化,实现我国二产和三产的良性循环关联发展。
我国二、三产业之间缺乏联动效应,首先是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相关,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也即是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型阶段。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的特点是制造业内部由轻型工业的迅速增长转向重型工业的迅速增长;工业化进入后期阶段,在第一、二产业协调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开始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的高速增长。其次,我国二、三产业之间缺乏联动效应可能是由于我国出口导向战略,使得我国的第二产业与国外发达经济体的第三产业之间联动效应弱化了国内二、三产业之间应有的投入产出效应。这说明,我国未来应该在保持开放的大政方针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优化主导产业结构,突出发展第三产业中交通、邮政、科研、商务、综合技术等来强化对第二产业的服务功能;通过升级主导产业的产业链来引致提升国内相应第三产业的服务水平。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的内在驱动机制:首先,结构效应为主。驱动力来自于第二产业内部的资本要素流动(结构效应),最终需求带来的驱动性较小。第二产业的核心驱动力来自于工业部门的6-8个主导产业。其次,第二产业带动明显。第二产业对一、三产业的推动力在持续增强,是一、三产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最后是创新不足,三次产业普遍创新不足,面临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卡点。
基于此,我国在当前及未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产业结构转型发展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四条发展策略。
第一,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促进产业演进机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之所以取得的诸多辉煌成就,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三十多年来,随着一些传统产业离开了主导产业群,但总有一些新兴产业纳入主导产业群,也就说我国各个发展时期随着一些产业的衰退,都有不少新兴产业崛起而替代这些衰退的产业。例如,2012年与1987年相比,虽然纺织、仪器仪表及其他计量器具制造等不在位列主导产业群,但是在主导产业群中又多出了非金属矿物制品、研究与试验发展和租赁和商务服务等行业。
第二,打破主导产业的自循环机制,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主导产业结构未能引导经济增长方向,当前主导产业仍为重化属性的6-8个工业部门,对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没有显著贡献,对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未起到显著作用。为了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加速提升,在要素和资源分配方面,可以考虑调整目前重化的主导产业结构,重点关注对生产率有显著提升,且对第三产业有显著带动作用的产业,包括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研发服务等,通过促进内需特别是消费来有效带动第二产业的转型升级。
第三,提升主导产业的产业链环节,增强自身劳动生产率。一方面,提升产业链环节将增加第二产业当前的劳动生产率,加速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将增强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相关性,带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当前不论是长三角、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还是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推行,都在强化创新经济和产业链环节的有序升级。
第四,增强第三产业部门向第二产业部门间的要素流动。在发展路径上,产业结构转型的第一阶段要提升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带动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二阶段要提升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以及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的带动力,以此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进一步的,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的带动将破解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提升乏力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