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通过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增长方式快速崛起,在创造巨额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资源环境问题。许多地区能源资源缺口及生态环境压力加大,能源及自然资源消耗加剧,生态环境承载力将达到或超过极限,两位数的经济增长态势早已不可重复。总体来看,国民经济已经进入走势平稳的“中速增长阶段”。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过渡到高质量发展阶段。而高质量发展阶段需将改革的重点方向转移到经济结构调整上,由过去的追求规模和速度的经济增长方式向现在的注重质量和效益的经济发展范式转型。能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是国家长远发展和战略安全的关键依靠,关乎国计民生。当前,世界能源格局正经历着复杂深刻的变化,各国有必要开展更加便捷有效的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共同面对能源发展困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促进各经济体的互利共赢和高质量发展。
一、“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构建了现代化能源体系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现代化能源体系的基础支撑作用。能源合作是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重点合作领域,“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多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能源合作精彩纷呈、硕果累累。2017年5月,中国政府面向全球发布了《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源合作愿景与行动》,进一步表达了加强同有关经济体和国际组织能源合作的愿望。“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同有关国家和地区政府及国际组织建立双多边能源合作机制130余项,签署能源合作文件100多份,与多个国家开展了能源合作建设及规划研究。电力方面,中国电力企业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签订开发合同494个,总金额912亿美元;累计完成电力投资80亿美元,实现电力设备出口177.68亿美元、电力技术出口51.22亿美元;油气方面,已实现上、中、下游油气合作产业链的全覆盖,中国至中东、中亚、俄罗斯、非洲、亚太、美洲和欧洲等油气合作示范区基本建成,超过20家中国能源企业投资了海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油气项目,跨境原油管道输送能力达6300万吨/年、天然气管道输送能力达602亿立方米/年,沿海各港口石油及液化天然气(lng)装卸能力分别达到5.3亿吨、4080万吨;新能源方面,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来”相结合加快自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同时以低成本技术、产品、装备和服务“走出去”,例如:2017年中国实现向“一带一路”经济体的光伏太阳能设备出口157.77亿美元;中国海装、东方风电、联合动力、远景能源等17家新能源企业向3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风电机组1707台,总装机容量达320.5万千瓦;与巴基斯坦、阿根廷、沙特、美国、英国、加纳等国家的核电设施合作也在稳步推进。此外,抓住有关国家重大能源规划和产能项目建设的契机投资大批境外能源基础设施项目,一方面改善了有关国家能源基础设施状况,同时也加速了中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和能源协同保障能力提升。“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着眼于人类社会进步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大局,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的过程中,中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能源转型进程不断加快,清洁能源消费占比5年间增加了约25个百分点。中国应对国际市场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现代化的能源基础设施和能源供应体系基本形成。
二、“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期待
作为开放务实的政府间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各经济体之间的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扩大了能源产能合作,缩短了国际能源运输的总距离,强化了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定价中的主动权和决策权,与相关国家共同参与区域能源治理,为区域能源合作带来新机遇和新动能。2018年10月,“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和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在中国苏州召开,习近平主席致信表示热烈祝贺。会议主题定格于“共建‘一带一路’能源九游会平台的合作伙伴关系,为世界能源发展提供新动能”,与会各方围绕“‘一带一路’框架下的能源九游会平台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世界绿色能源高质量发展”开展了多层面的沟通交流,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论坛期间,中国与17个国家联合发布《共建“一带一路”能源九游会平台的合作伙伴关系部长联合宣言》。“一带一路”框架已成为中国同有关国家加强能源合作的主要平台,是协同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应对能源市场挑战、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和实现能源绿色转型、改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的重要途径,该合作平台与伙伴关系的深入推进和广泛认可,标志着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进入新时代。
三、新时代“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战略选择
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当下,中国“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使命担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极具投资开发价值,合作前景令人鼓舞。区域内全部石油可采资源量3155.15亿吨,占全球可采量的55.5%,天然气已发现可采储量217.54万亿立方米,占全球可采量的72.2%,页岩气地质资源量317.6万亿立方米, 占全球资源量的30.1%。然而,机遇和挑战总是并存的。当今世界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挑战和问题:中东乱局、中亚民族矛盾、俄罗斯等大国不同的利益诉求,加剧了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中美贸易摩擦短期内难以避免,西方大国对中国智能制造和高技术领域的遏制从未停止;国际能源市场格局、合作模式时刻在发生变化,这些都需要中国政府及能源企业精心运作,加强管控研究。
一是同美国、欧盟、俄罗斯等重要经济体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上保持沟通。及时把握各方对外政策变化,兼顾大国的利益诉求,减少地区冲突和矛盾,营造安全、友好的“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外部环境。同时在增进对话基础上积极寻求共同利益,以开放、透明的原则欢迎各国参与“一路一带”建设。
二是应进一步加大能源科技创新。积极探索能源产品的深加工及相关设备制造高端技术,提升能源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支持新能源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创新清洁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环境友好型能源设备及产品市场份额。不断在能源勘探、设备制造、产品创新等方面加大挖掘力度,能源企业不仅着眼于当前已投产的国际能源项目,还要关注新能源的潜在发展方向。
三是政府应主动服务于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战略。营造友好的政治环境和积极的外部条件,补齐在海外能源投资建设中的短板和不足,改变只是少数大型国企“走出去”的单一格局,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海外能源项目投资开发,继续增强中国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服务国家对外战略大局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