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中国从“一穷二白”,到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取得了历史性的飞跃。2021年,中国占世界经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5%;与2012年相比,提升了7.2%。尤其是2017年以来,外部环境异常复杂,中国经济全球占比依然提升了3.3%。
未来中国式现代化的外部环境具有不确定性,国内存在经济增长和生产率提升速度放缓的挑战。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需要以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为此,需要构建有利于物价稳定的经济体系。
一、加强宏观上整合和动员资源能力、在关键领域适度超前发展
加强资源配置和动员能力,在具有全局意义的关键领域适度超前发展,这是以往宏观经济调控的一条宝贵经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中国“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机场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在当下人均收入水平达到八万一千元、人均gdp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阶段,中国超前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机场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有利于提高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性、实现城乡之间基础设施均等化,体现了中国宏观上整合和动员资源的能力。
二、将生产率提升、经济持续增长作为财政收入长期稳定的保证
在经济持续增长、生产率提升基础上保持财政收入的稳定,这是以往宏观经济调控的又一条宝贵经验。从根本上,财政支出需要有财政收入的支撑,将支出债务化的合理性仅存在于一个特殊阶段——从生产率提升转换为财政收入增长的过渡阶段。
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特殊的阶段,经济增长已经具备了坚实的技术和生产率基础,特别是已经初步具备了生产率未来持续提升的基础。中国式现代化乐观前景在于它符合生产率提升的规律:生产部门生产率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使得久已在准备中的发展达到成熟的表现而已,生产率提升是需要不断投入、不断积累的、符合严格科学规范的持续过程。这是中国政府财政收入稳定的最重要保证。
三、建立有利于保持物价稳定的对外投资体系和供给体系
增加国际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提高获取外汇的能力,在国际经济大循环中主动进行差异化发展,为建立保持物价稳定的供给体系创造条件。中国的对外投资结构经过系统的调整和优化,将为保证中国的物价稳定和汇率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
以往认为,中国与发达国家会在同质贸易品交易上出现直接面对面的竞争。实际情况可能不完全如此,中国式现代化可能更多地体现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方面的“换赛道”。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1年1-11月,中国汽车整车出口192.8万辆,同比增长100%;出口金额313.8亿美元,同比增长120%;2022年1-9月,中国汽车整车出口211.7万辆,同比增长55.5%。新能源汽车最近的海外热销只是中国经济这种发展方式的开始,以后出现的“新赛道”会更多。新能源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增长契合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四、各国现代化进程中保持物价稳定的数据对比
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的现代化都是基于全球市场和货币交易的现代化。全球市场和货币交易状况通过各国的货币、价格和出口数据得到反映。根据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本文将人均gdp达到4万美元作为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平均水平。中国当下的人均收入约为1.2万美元。以下考察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从人均1万美元到4万美元的现代化实现进程中的出口、货币和价格等状况。
美国:根据世界银行数据,美国1978年首次超过1万美元(10564美元),2004年首次超过4万美元(41712美元),之间用了26年时间。根据美联储发布的货币供应量m2经季度调整的月度数据,1979年12月m2为1.37万亿美元,2004年12月为6.42万亿美元,后者是前者的4.69倍。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消费物价指数环比数据显示,自1978年到2021年期间,美国一般物价水平总体稳定。世界银行计算的美国出口数量指数以2000年为100,1980年该指数为35.65,2004年为100.59,后者为前者的2.81倍。
德国: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德国1979年首次超过1万美元(11281美元),2007年首次超过4万美元(41640美元),之间用了28年时间。根据德国统计局发布的货币供应量m2经季度调整的月度环比变化率数据,自1999年1月,欧元发行以来,德国的货币发行量环比变化率一直稳定在较低的水平。德国统计局发布的消费物价指数环比数据显示,自1991年2月两德统一以来,统一后德国的一般物价水平环比变化率一直稳定在较低水平;2022年5月和3月消费物价指数环比数据分别为0.9%和2.5%。世界银行计算的德国出口数量指数以2000年为100,1978年该指数为35.65,2007年为100.59,后者为前者的2.82倍。
日本: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日本1981年人均gdp首次超过一万美元,1994年人均gdp达到四万美元,随后日本人均gdp就在四万美元附近波动,2020年,日本人均gdp为40193美元。1981年到1994年这短短的13年期间,日本完成了人均gdp增加为最初四倍的增长过程——1979年到1994年,日本人均gdp从9104美元到39933美元,后者是前者的4.38倍。兰健和龚敏(日本货币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1980.ⅰ-2001.ⅱ.《世界经济文汇》.2002(05),p54)将1980年11月到1989年4月定义为货币政策的扩张阶段,并根据因果检验发现,1980年1季度至1991年4季度期间,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先于名义gdp的变化,并影响名义gdp的变化。根据日本统计局数据,以日本2020年7月为100,1981年7月和1994年7月的消费物价指数分别为76.8和95.4。根据日本财务省发布的出口金额,2022年3月日本出口8.46万亿日元,达到1979年以来的最高单月水平,而1979年3月日本出口为1.92万亿日元。1979年到1995年,3月单月出口从1979年3月的1.92万亿日元,到1995年3月为4.01万亿日元,后者是前者的2.09倍。值得指出的是,在达到人均gdp四万美元之后,日本2022年的出口规模又在1995年的基础上扩大了一倍,2022年3月日本出口8.46万亿日元,1995年3月为4.01万亿日元。
韩国:根据世界银行数据,韩国1999年首次超过1万美元(10672美元),2020年尚未超过4万美元(31598美元),之间已经经历了21年时间。根据韩国银行发布的货币供应量m2的月度期末数据,1999年12月m2为672.5万亿韩元,2022年4月为3673.7万亿韩元,后者是前者的5倍。韩国银行发布的消费物价指数数据显示,以2015年为100,1999年7月到2022年7月韩国的消费物价水平分别为61.14和108.74。世界银行计算的韩国出口数量指数以2000年为100,1999年该指数为83.41,2020年为424.57,后者为前者的5.09倍。
美国达到人均1万美元是44年前的1978年,德国是45年前的1979年,日本是41年前的1981年,韩国是23年前的1999年。40年前人均1万美元与当前人均1万美元的可比性有误差,以上对各国现代化期间的结论存在一定的偏误;然而,这一偏误并不影响以上比较分析作为一种近似的参考。
经过以上国别比较,可以得出各国现代化共性的初步结论:在基于全球经济和货币交易的现代化过程中,各国均重视国际市场,出口换回的外汇有利于各国保持物价稳定。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各国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在增加货币供应的同时,形成了以物价稳定为目标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
五、结论:保持和增强经济结构的抗通胀功能
现代化进程既需要货币金融的充分保障,又不能出现通货膨胀。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都实现了两个目标——充分的货币金融保障与物价稳定;在各自的现代化进程中,发达国家的货币总量均出现了幅度不小的增加,同时物价又保持了长期的稳定。相比其他依赖进口的国家,中国的经济结构更能够抵御输入性通胀,中国的经济结构决定了中国具备物价稳定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构建抗通胀的经济循环格局。除了需要具备稳定的财政收入基础、发展生产并增强中国获取外汇能力以外,中国的对外投资体系应系统地为保证中国的物价稳定和汇率稳定服务。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建议管理部门在“稳”和“安全”的基础上追求高质量发展,在控制通货膨胀、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保持合适规模的外汇储备、构建维持物价稳定的供给体系等方面加以统筹和权衡。
李连发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学系副主任,在economicinquiry,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china economic review, 《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出版《中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微观基础研究》等专著。
供稿:科研与博士后办公室
美编:初夏
责编:度量、雨禾、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