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本人使用classin平台结合教学网开展教学工作。[1]2月18日与2月20日,本人使用classin平台进行直播授课,分别为《经济学思维训练》与《高级微观经济学》,共计5课时。两次课堂参与人数分别约为100人与60人,受众覆盖本、硕、博三个层面的学生。以下,本人结合之前的筹备工作与过去一周的教学情况简单谈谈自己对直播授课的感想。
助教层面:
直播授课极大凸显了助教团队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网络直播授课前期的固定成本较大,包括培训、软件下载与使用、新增设备购置等一系列内容。这给任课教师带来一定的成本。经过实际教学,我发现网络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放大和凸显助教的作用。助教较任课老师年轻,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新鲜事物。一位认真、负责的助教可以让教师团队事半功倍。非常幸运,本学期我拥有两位非常优秀的助教。以下我举三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助教团队对网络课程建设产生的积极作用:
例1:助教与我一同参加教学培训,在课前改进、建设教学网界面
课前两周,为了落实“延期不停教,延期不停学,延期不停研”的要求,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开展“在线教学”培训。由于课程允许“直播观看”的进入方式,在确定《高级微观经济学》助教人选后,我让助教也全程参加培训。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我在接受培训时和助教进行了分工:我结合自身的教学需求判断哪些内容和功能是课程需要的,而助教则负责学习实现这些功能的技术细节。这一过程中,助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优秀助教的无私付出和帮助,前期的课程建设工作不会如此顺利。
例2:助教之间互帮互助,大幅缓解了教师的负担和压力
由于《经济学思维训练》助教人选的确定晚于《高级微观经济学》,思维训练的助教并没有接受相关培训。而我的高微助教主动和思维训练的助教进行沟通和讲解,帮助她快速掌握和了解课程建设和网络直播的相关内容和技巧。助教团队的互帮互助和奉献精神,极大地减轻了任课教师在正式开课前的工作量和精神压力。
例3:助教提供预案,防止网络授课界面“崩溃”的可能性
《经济学思维训练》于周二上课,助教担心学校的网络平台会在开学前几天因为调试等原因导致学生无法顺利通过教学端口进入课堂等问题(事实证明,这些担心并没有成为现实)。为此,助教在课前提供了一系列的备选平台和方案(如zoom、腾讯会议、华为慕课),并且与本人在课前进行了相应的演练。助教的细致周到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九游会平台的技术支持和帮助。
教师层面:
网络教学中学生的“表面”与“实际”参与度
作为教师,本人对网络教学最大的体验是充分感受到学生的“表面”与“实际”参与度不一致的有趣现象。具体而言,在教师不进行任何沟通和解释的情形下,绝大部分学生选择不开摄像头。这给教师带来的最直接感受是学生的“表面”参与度不如传统课堂教学。在传统课堂中,教师不用担心看不见学生,这使得师生互动有了最基本的保证。而在网络直播教学中,学生选择关闭摄像头使得老师在教学中陷入一种较为“孤独”的状态:教师面对的仅仅是一面冰冷的屏幕。由于教学本质上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过程,这将给任课教师带来较大的困扰,影响教学质量。事实上,我本人非常理解学生不开摄像头的行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我认为原因有二。首先,传统教室强迫每个人都“露脸”,因此自己不会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在网络课堂中,如果只有少数学生“露脸”,一旦开摄像头,自己也将获得全部学生的关注,产生一种极大的不自在感。其次,为了“露脸”,学生需要上课前选择适当的听课场景甚至提前整理一下自己的仪容装扮。
本人认为,虽然看着无关紧要,但这是师生需要共同努力解决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现实问题。
这需要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换位思考以及更多的沟通。例如,学生如果了解到不止自己,任课教授同样面临新教学方式带来的陌生感,而自己开设摄像头将极大缓解授课教师的这种陌生感,或许学生就有更大的激励打开自己的摄像头。再如,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沟通使课堂实现从全员不开摄像头到全员开设摄像头的均衡中来。事实上,一旦全员开设摄像头,网络课堂会对每位学生进行“轮播”,每位学生不会全程受到其他学生的关注,这将降低学生开摄像头的障碍。
十分有趣的是,虽然学生的“表面”参与度较低,但是学生对课堂的“实际”参与度却非常高。classin平台提供了即时问卷的教学工具。学生可以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经过几次的使用,我发现这比传统教学的课上提问获得了更多的学生参与,有将近90%的学生会在课堂填写问卷。这种由网络教学产生的特有的学生“表面”与“实际”参与度不一致的有趣现象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总结。
本人认为,对于学生而言,这也是一次较为新鲜、有趣的教学体验。网络授课直接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态。事实上,在课后的学生反馈中,出现了一些十分有趣的直播教学特有的评价和反馈:
|
“因为主要在讲ppt内容,所以在ppt上面记笔记比较方便,但是切出去记笔记又会错过老师这边的板书,比较慌乱。”
|
|
|
|
|
|
|
|
|
其中,反馈1源自网络教学占用了学生原先传统教学中使用的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为电脑增加一个屏幕或者新增一台电子设备解决。反馈2体现了网络教学的优点,学生可以通过回放教学视频来重新思考自己课堂中存在的疑惑,因此学生对教学进度产生了新的需求。有趣的是,反馈3提出了相反的需求,由于网络授课学生精神集中度较教室授课低,老师可以通过降低教学速度来解决问题。反馈4表明,部分学生也希望通过多开摄像头来解决课堂互动的问题。反馈5则是学生对课后教学(作业)提出的疑惑。
此外,在我看来,网络直播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因场地等客观原因(教室大小、音响设备)产生的不可避免的教学环境不均等的现象。例如,坐在教室前排的学生会较身处后排的学生获得更好的听感与师生互动[2],一些课程存在学生提前好几个小时去教室占座的现象。这一因为传统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资源的局部“不公平”在网络授课这种教学方式中被极大弱化了。在网络教学中,给定一定的条件(如网速可以支撑),学生之间获得的是完全同质的教学体验:学生与黑板的距离相同,听到的声音大小也相同(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调整)。与此同时,学生也免去了占座带来的时间资源的浪费。换言之,学生在网络教学中获得了一个无须占座的等距离课堂。
[1] 学校同时还提供了canvas、慕课以及录播等平台。
[2]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对教室座位的选取也部分反应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意愿和评价。这一向教师发送“信号“的渠道因为直播教学平台的特性被关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