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5日上午,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著名经济学家、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教授作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新生讲堂”的特邀嘉宾在东旭学术报告厅为经济学院的2019级新生们发表了题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时代的人类工作前景(the future of work in the age of robot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演讲。此次新生讲堂由经济学院副院长秦雪征教授主持,来自经济学院本、硕、博300余名新生参与了活动。
在主题演讲开始之前,皮萨里德斯教授首先祝贺在场的同学们进入了理想的大学,向同学们寄语新学期的希望与祝福。经济学院董志勇院长陪同皮萨里德斯教授与19级新生同学们进行了亲切的互动,同学们纷纷向皮萨里德斯教授提出问题。其中既包括如何学好经济学等新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也不乏与研究领域相关的学术问题。对于同学们的提问,皮萨里德斯教授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介绍了自己是如何将研究方向聚焦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对失业影响的问题上,并以此勉励经济学院的新生们找到自己的感兴趣的科研方向并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
在随后进行的主题演讲环节,皮萨里德斯教授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定义和这类技术的常见应用场景。他指出,机器人是用于执行程序化任务的自动化设备,而人工智能则是基于大数据、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等学科用于协助人们解决问题的机器设备。工业自动化、护照识别系统、语音识别系统等电子设备都是近年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较为成熟的应用场景。尽管20世纪50年代时期已有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但商业化的应用是近些年才兴起的。随后,皮萨里德斯教授用图表展示了近年来多个国家在r&d、自动化工业和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情况。他强调,尽管日本、韩国和德国等国家仍然是该领域的领头羊,但中国的机器人产业正在迅速崛起。而目前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尖端研究仍然亟待工业企业与高校等研究机构的联动合作。
接下来,皮萨里德斯教授详细分析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应用对传统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他回顾了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一系列技术变革,并提出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带来了国家产业结构转型的挑战。例如:20世纪初,由于电力和生产线的迅速普及,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产品需求,工业产业的就业率迅速上涨。但是到了20世纪70-80年代,随着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劳动力开始从工业产业逐渐流入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因此,经济结构转型并不意味着大部分工作岗位会“消失”,而是工作岗位的“转移”的过程,这一转型将在劳动力市场同时带来工作岗位的“毁灭”(job destruction)和“创造”(job creation)。皮萨里德斯教授进一步地指出,由于机器人并不擅长需要精细灵巧操作的工作(fine finger work),机器人更多地会在程式化类型的工作(例如:电话接线员,收银员等)中对劳动力进行替代。而在需要情感互动和更为精细化操作的行业中(例如:心理医生,教授,软件开发人员等),机器人仍然无法替代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从业者,未来的劳动力市场仍然会朝着“更少工作时间,更高工作效率”的方向发展。同时,皮萨里德斯教授也强调,被机器人替代的工作者也并非意味着失业,而是面临着向还未被机械化替代的服务业、家庭生产市场化以及奢侈品服务业等领域工作机会和工作内容转移。其中,健康护理行业和教育行业将极大受益于工作创造的过程。
最后,皮萨里德斯教授指出政府和企业需要从教育、培训和社交技能三个方面提高劳动者的人力资本,使其能够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时代下更好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革。
在问答环节,皮萨里德斯教授就产业机构转型过程、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和多样性、政府参与程度、人工智能发展的潜在社会问题以及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现状和前景同与会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通过此次讲座,2019级新生们不仅接触到了经济学的国际前沿研究成果、拓宽了自身的学术视野,而且通过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近距离交流提升了创新思维,收获了一次难忘的学术体验。经济学院致力于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系列讲座的举办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对话大师、提升自我的高端平台,体现了学院对新生的关怀和广阔的全球视野。最后,全体新生按照班级为单位与皮萨里德斯教授依次合影留念。在与会师生的热烈掌声中,本次“新生讲堂”活动圆满落幕。
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颁奖领域内全人类最高的荣誉,诺贝尔经济学奖则是经济学领域最重要的奖励。为拓宽学生研究视野、近距离接触国际学术前沿,提升北大师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北大经济学院推出“诺奖得主面对面”系列讲座,为北大师生创造一个与诺贝尔奖得主面对面沟通与对话的高端平台。系列讲座从2018年9月开始,已成功举办四期,反响热烈。
供稿 | 经济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学工办
美编 | 豆荚
校对 | 阿布、禾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