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2日上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举办的“政治经济学工作坊”在北京大学李兆基楼109教室举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方敏教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治经济学”为题,为经济学院和其它院系百余位师生作学术报告。
在主题讲座中,方敏教授从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中国经济现实问题和发展趋势出发,深入细致地阐述了如何看待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如何看待结构性矛盾、如何区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为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重大理论与现实命题提供理论解释和依据。
供给与需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互为条件的基本范畴。要破解西方经济学中供求与价格的循环论证,政治经济学提出供求与价格的共同基础是价值,供求决定市场价格及其波动、价格波动使供求趋于一致,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就是价值规律的具体表现。关于供给和需求,马克思提出了生产首要性命题,并且指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正如习总书记强调的,一国发展根本在于供给侧,供给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方敏教授还专门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和西方供给学派的区别进行了辨析。
市场经济是否存在结构性矛盾、能否自发解决结构性问题,不同的经济理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在西方经济学说史和政策史上表现为钟摆式的反复。按照政治经济学原理,结构性矛盾是社会再生产的内在矛盾。社会再生产的困难就在于同时实现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但是在私人生产和分散决策的情况下,这并非易事。特别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供给侧受社会生产力限制,需求侧则受到分配关系决定的社会消费力限制,二者的矛盾会产生相对过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所有制主体多元化以及参与资本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结构性矛盾和结构性问题是长期存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而不是短期调控。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这一轮全球化的形成与发展趋势,方敏教授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结构性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专门讨论了经济脱实向虚的重大问题。按照政治经济学的原理,现实资本的运动构成实体经济,虚拟资本的运动构成虚拟经济。二者的区分标准在于,实体经济和现实资本的收益来源为劳动过程实现的价值增殖,虚拟经济和虚拟资本的收益来源为价值转移或价值分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发力,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方敏教授认为,中国经济改革本质上是一场“供给侧革命”。改革开放释放的红利就是改革产生的“供给侧效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供给侧改革就是要进行一场新的“供给侧革命”。改革重点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增长动力转换;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善收入差距;塑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实现更高水平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
本次讲座在热烈的学术气氛中圆满结束。经济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政治经济学工作坊”今后将陆续邀请更多学者走进课堂,为广大师生带来高水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前沿和理论动态。
主讲人简介
方敏,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筹)主任,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工作坊简介
2018年10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和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达成框架合作协议,约定采用轮流主持的方式共同举办工作坊,正式建立了科研领域的交流创新合作机制。2019年,根据协议,先后成立了七个工作坊:政治经济学工作坊;国际经济学与实证产业组织工作坊;宏观经济学工作坊;微观理论经济学工作坊;计量、金融和大数据工作坊;劳动-健康经济学工作坊和发展与公共财政工作坊。2019年七个工作坊共计举办127场活动,这些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国内外一流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学院之间的学术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提升了广大师生和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水平。
供稿单位 | 经济学院科研办公室
供稿人 | 吴尚
美编 | 山竹
责编 | 量子、禾雨、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