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1日上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博士生论坛在经济学院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旨在进一步提升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强化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并对学院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成果进行年度审核。论坛共分为劳动与健康经济学、应用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三个主题平行分论坛,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各年级共24位博士生参与了本次论坛的论文报告和交流讨论。来自校内外的15位专家学者作为评审专家出席本次论坛,并就论文的学术创新性和写作质量给出指导意见。
平行分论坛(一):劳动与健康经济学
劳动与健康经济学分论坛在经济学院储吉旺报告厅举行。北京大学秦雪征教授、北京大学石凡奇助理教授、中国社科院付明卫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王天宇助理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梁银鹤助理教授作为评审专家出席分论坛。论坛由秦雪征主持,西方经济学专业的8位同学就劳动与健康经济学相关论文进行学术汇报。
劳动与健康经济学分论坛博士生作学术报告
劳动与健康经济学分论坛评审专家点评
敖雨萌首先汇报了父母家庭健康冲击对代际转移的影响的研究成果,重点说明了在突发的健康冲击下,子女并不能像传统“养儿防老”观念所期待的那样对父母起到保险作用。评审专家建议从理论高度审视文章的学术贡献,结合社会学角度考虑代际转移的经济学含义。
陈颖婷以新冠肺炎疫情对工业产业链影响的多视角测度为题进行了汇报,就疫情对工业产业链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多视角、多计量模型的测度。评审专家对论文的学术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建议研究聚焦长期影响。
毛星剑基于cfps数据,阐述了异质性家庭视角下的货币政策与收入分配的相关研究,在家庭异质性的视角下,考察了货币政策的分配效应。评审专家指出,该研究应当在计量经济学的因果识别方法上多做考虑,在数据的选取上应当更为审慎。
宋嘉楠就教育代际流动与家庭贫困脆弱性汇报相关研究成果,研究了教育代际流动与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关系,指出教育代际流动能够有效降低家庭贫困脆弱性。评审专家建议文章应当注意家庭和个体、长期和短期的概念问题,用更加严谨的因果识别方法进行经济学研究。
王小倩就医疗保险对中国生育性别选择问题的影响进行了学术报告,指出医保覆盖情况显著影响该地区的性别选择严重程度,且该作用在城乡之间存在异质性。评审专家高度评价了论文和报告的完整性,并建议在行文中对多处强假设进行更为充分的说明。
夏从灵汇报了基于美国数据的uber共享出行模式对肥胖的影响,指出uber的上线运营显著增加了个体的肥胖程度,并对这一机制的作用渠道进行了分析。评审专家称赞了文章的趣味性,并提出该研究应当在机制分析上多做工作,对于可能的渠道进行深入挖掘。
邢羽丰汇报了最低工资、技能回报与个体教育投资决策的相关研究工作,从微观个体层面研究了最低工资上涨对当地居民教育投资决策的总体影响。评审专家建议应当更加关注研究题目在中国背景下的特殊性,从而体现文章在学术上的边际贡献。
余爽就师生重复匹配对学生成绩表现和学生成绩差异进行了报告,指出教师和班级之间的长期匹配更有利于提升班级的平均成绩,并更有可能缩小班级学生间的成绩差距。评审专家建议该研究后续应当更加关注师生班级匹配的内生性,加强文章在因果性上的说明。
平行分论坛(二):应用微观经济学
应用微观经济学分论坛在经济学院107会议室举行。北京大学吴泽南副教授、北京大学袁野助理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赵丽秋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汪紫珈讲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张帆助理教授作为评审专家出席了此次活动。论坛由吴泽南主持,西方经济学专业的8位同学就应用微观经济学相关论文进行学术汇报。
应用微观经济学分论坛博士生作学术报告
应用微观经济学分论坛评审专家点评
张玲首先汇报了自己的工作论文《“乡财县管”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吗?》。文章利用2000-2014年的县域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乡财县管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乡财县管确实促进了经济发展,使县域人均gdp平均提升了4.3%。评审专家就文章的理论基础部分的扩充提出了丰富的建议。
随后,白柠瑞研究了政府研发资助方式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他将创新活动分为投入和产出两个阶段,利用2014-2016年的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分析了税收优惠和直接补贴这两种研发资助方式对于不同层次和不同行业创新活动的政策效果。评审专家就回归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共线性和反向因果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陈啟光选取了2016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企业党组织对企业承担并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研究指出,企业党组织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具有积极影响,明确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积极发挥社会福利提升作用、实现企业系统价值最大化的职能。评审专家提出可以收集一些历史工具变量来解决内生性问题。
陈阳利用信任游戏实验检验了诱导式承诺对信任和合作的影响,并分析了守信及其影响因素。评审专家与报告人就实验样本的选取可能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可能改进的方向。
李宁静展示了工作论文《⾼、低技术离岸外包的工资效应——来⾃中国制造业的证据》。她在文章中拓展了sethupathy的生产外包理论,并构建高度细化的技术外包指标,实证检验了蕴含不同技术的离岸外包对企业的差异化工资效应。
刘星洋以极其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特殊“市政债”——城投债为研究对象,利用理论模型探讨了城投债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施瀚报告了文章《中国跨边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间市场分割的影响——基于边界效应的视角》,并在文章中检验了跨边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降低城市间市场分割的影响,随后从边界效应的视角探讨了可能的作用机制。
杨凯迪基于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中基站、传输网和核心网的不同的可共享性建立了运营商共建共享的斯塔伯格模型;并对多种共享状态下电信运营商最优网络投资规模、最大利润及市场价格变化情况进行了探讨。评审专家袁野建议可以在模型中纳入政府的决策过程,探索政府在5g网络共享过程中的作用。
平行分论坛(三):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分论坛在经济学院219会议室举办。论坛邀请了北京大学赵晓军副教授、北京大学李博助理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行伟波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梅冬州副教授、《经济研究》编辑部倪红福副研究员五位评审专家为参会同学进行点评。赵晓军主持了本次分论坛,西方经济学专业的8位同学就宏观经济学相关研究进行了汇报。
宏观经济学分论坛博士生作学术报告
宏观经济学分论坛博士生评审专家作点评
陈丽娜运用数据包络方法度量了1978-2017年各省技术效率损失和省内配置效率的损失,并构建t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技术效率损失、省内配置效率的损失的主要因素,为如何提高经济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参考。评审专家肯定了文章的工作并指出文章所用方法已经较为成熟,在技术层面需要更多创新点。
李德轩基于引致技术进步动态多区域cge模型,实证模拟了我国财政科教支出规模和比例变化对我国各地区技术进步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评审专家认可文章扎实的经济学功底,同时指出模型得到的结果可能是设定时的数学性质所导致的,建议在模型的稳健性上做进一步论述。
吕昊天参照 romer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框架,构建了分析国防支出和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发现在稳态国防支出对经济增长并没有确定的负面影响,且国防支出在稳态下没有对资本品的挤出作用。评审专家认为该文章新颖,建议增加前半部分理论模型和后半部分实证分析的联系。
孙艳峰从地方政府行为的角度出发,基于分税制后 1998年至2016 年我国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竞争、结构失衡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关系以及中间的传导机制。评审专家肯定了论文的工作和努力,但同时也指出文章所用方法的局限性,有近年来新兴的技术可以更好的处理全要素生产率。
王开元使用了一个产业网络模型,考察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结合产业网络对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评审专家认为文章在技术上和模型上的工作是较为完善的,但是在书写规范上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王霄构建了一个包含异质性家户的世代交叠模型,量化分析在财政收支平衡条件下房产税改革对经济的影响以及最优的房产税改革方案。评审专家们对文章做出了高度评价,认为无论是从结构、模型还是语言规范上都比较完备,建议在文章中应当突出自己的边际贡献。
周圆在内生增长dsge模型框架下综合分析了专利保护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以及经济短期变量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政策搭配问题。专家认为文章在模型的建立和书写方面较为规范,建议考虑专利强度作为非外生的变量其脉冲响应函数结果的稳健性。
蒋少翔通过一系列实证和调研研究,从教育、宗族文化与市场化三个角度探究了司法偏好的影响因素。专家们认为该文章选题新颖,也具有现实意义,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索司法偏好指标背后的经济学含义。
西方经济学博士生论坛在热烈的学术交流氛围中圆满落幕。与会专家高度认可举办博士生论坛的重要意义,一致认为该论坛的举办有效提升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强化了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对提升整体学术水平有积极意义。参会学生纷纷表示十分珍惜本次学术报告的宝贵机会,在报告过程中收获了来自评审专家们极具价值的意见建议,在论坛的交流活动中深受启发。在未来,北大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专业还将举办丰富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以不断提高博士生学术水平,搭建学术交流桥梁,促进协同研究与学术创新。
供稿:经济学系
美编:初夏
责编:量子、禾雨、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