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经世之师者
既秉持治学之严谨负责
也怀有谦良致和的人文情怀
问道四海内,招贤天地间
他学贯中西广结俊彦
一方书屋里,三尺讲台前
他经世致用授人以渔
廿余载岁月流转
他完成了学子到学者的转变
人生轨迹与经济学院深深重合
本期“课堂内外”
让我们走近秦雪征老师
在言行吐纳间
体悟绅士般的盛德风格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秦雪征老师,那就是“绅士”。
对于很多经院人来说,秦老师就是他们小时候想象中完美的大学教授:温和、自律、谦逊,穿着干净整洁的衬衫、西装,和擦得发亮的黑色皮鞋,在校园里与路过的每一位学生点头微笑。与秦老师的相处,如沐春风,如饮甘霖。他温文尔雅,温煦平和,一如那秋日湖面上的波光。
如果有机会去深入与秦老师交流,就会发现,秦老师的完美,一方面源于他对自身的严格自律,另一方面也源于母校北大经济学院长久以来的塑造和保护。
秦雪征老师
从孩子到家长
“不知不觉,经济学院已经走过110年,我的整个人生轨迹和北大经院是绑在一起的,见证了经院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我对经院的感情非常深厚,并且这种感情一直在延续。”几十年的相伴,共度朝阳晚霞,从求学者到授业者的身份转变,让秦老师一提起经院便饱含深情。
1998年,秦老师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在燕园度过了4年本科生涯。本科毕业后他拿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博士项目录取通知,留学结束后直接回到经院做老师。从1998年到2022年,25个年头,秦老师与经院的联系随着时光的流淌愈发紧密。
秦老师在国际研讨会上发言
“我感觉经院特别像一个家庭,于我而言,它已经超出了简单的求学或工作单位的概念。我像在一个大家庭里,一开始是个孩子,在经院接受教育,经院培养和塑造了我,后来慢慢变成老师,逐渐开始充当家长的角色,一心想要把家庭的家风延续下去。”
如今在经院的大家庭里,秦老师尽力将经济学院的传统继续传承下去。他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学生,其中许多都进入大学成为优秀的青年教师。薪火相传,诲人不倦,这是最令秦老师欣慰的事。同时,作为经济学院主管海外招聘的副院长,秦老师协助学院招聘世界顶尖高校毕业的优秀博士,源源不断地为经济学院储备优秀人才。
秦老师与来自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专家会谈
除此之外,秦老师还承担着主管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作,每年都会邀请诸多外籍知名学者来院访问并开设学分课程或举办学术讲座。包括“诺奖得主面对面”、“外国驻华大使眼中的中国经济”、“国际顶刊主编论坛”、“名师论道”、“国际组织与全球经济治理系列讲坛”等在内的系列高端讲座已成为北大经济学院的特色与优势项目。秦老师力求将国际学界的前沿理论带回经济学院,为广大师生从事学术科研提供国际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同学们在国际讲坛系列活动中与经济学顶尖学者积极交流讨论,受益匪浅。
秦老师主持“诺奖得主面对面”系列讲座
纵然距离当初在北大求学已过去二十载光阴,但那段青春激扬的日子、热情温暖的相伴是秦老师这么多年来不曾褪色的回忆:“本科是一个人求学阶段最重要的时期,我们那时候一个班30多个同学,6个人一个宿舍。经院男生住28号楼,女生住在31号楼。宿舍没有空调,晚上10点左右熄灯后,又黑又热,大家睡不着就聊天,感觉非常亲近。”
秦老师当年的同学大多都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但回忆起当年一同求学的伙伴们,秦老师难掩笑意:“同窗友谊是经院无形中带给大家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他无比珍视当年的同窗友情,曾经的同喜同悲在历经岁月荏苒后依旧熠熠闪光,沉淀成天涯比邻的腹心相照。千金易得,知己难求,长久的保持这种真挚的友谊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
给其他机会一些机会
而提到目前学生“内卷”的现状,秦老师也十分感慨。
“现在社会压力很大,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是可以理解的。现在信息这么透明、充分,竞争很激烈,确实容易形成压力。但同学们也需要看到,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压力和竞争,需要学会自我调节。人生的路很长,许多同学刚毕业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起点,感觉和其他同学有差距,可是通过我的观察发现,只要坚持不懈,最终大家都会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
五年来,无论是学习还是科研工作,秦老师都对我进行了极其细致的指导和极为精准的建议。从博士生课程的学习、助教工作的开展,到理论计量方法的入门、前沿实证研究方法的剖析、学术论文的写作技巧和未来发展的职业规划,都是秦老师带着我一步一个脚印学习并摸索出来的。进入工作岗位后,我也时常发现秦老师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处事原则早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当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与学生和同事交流时,也会时常想起与秦老师相处的点滴。可以说,秦老师不仅是我学术上的导师,更是我精神上的支持。无论何时,秦老师都是面带微笑地鼓励我多一些细心、多一些尝试、多一些修改。很幸运能成为秦老师的学生,亦师亦友,师恩难忘。
——2016级经济学系博士研究生
现就职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陈嫣然
秦老师认为,焦虑有时候来源于自己,并不是所有人都在争的一定是适合自己的,要学会给其他机会一些机会,人需要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去调整对自己的认知和预期,慢慢的、更深入的了解自己,寻找自己最适合的工作和生活状态,逐渐形成扎实的价值观,学会走自己的路。
“我当时去美国留学,也遇到过很多坎坷。首先是学业上,比我预期的要难得多,刚入学感觉读的是应用数学系,博一开始要学习大量的数学,对于我这个文科生来说,坦率来讲比较吃力。其次是生活上,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特别冷,一年有5个月都在下雪,有时候早上一出门,雪已经积到腰这么深。当时我们有一个很大的铲雪锹,先把自己给挖出来,再把自己的车挖出来,和室友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到几个街区外的超市,采购一周的蔬菜水果。当时有个词叫“洋插队”,插队留洋,没想到生活上会这么苦。”
“不过经历了留学那几年的苦练,发现各种本领都掌握了,下厨、修车、处理各种账单、积攒超市优惠券,生活的能力变得很强。学业上也在逐渐向前推进,并且在学习数学模型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兴趣,通过了博资考、开题,慢慢开始蜕变。”他笑着说道。
2009年,秦老师在纽约州立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passion,execution
responsibility,communication
对于学生的培养,秦老师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和逻辑。在指导学生过程中,他会有意识地让学生锻炼。师门的每位同学都需要承担至少两次助教工作,并且每周需要上课,有计划的去完成每周上课相应的工作,培养同学们的计划性和执行力。同时,助教还能够培养和学生沟通的能力、讲课的能力,教学相长,对学生的学术研究也会有一定帮助。
秦老师与北大国际暑期学校学生合影
计划性是属于秦老师的标签。“我把手机上的日程功能用的很充分,每天的时间安排卡的比较详细,具体到几点到几点做什么,和别人约时间至少会提前3-5天。时间安排上,我会把大块的时间用来做学术,一般早上7点我已经在办公室了,7点到9点是黄金时间,适合做思考性的工作,例如回复长邮件、看文献、写论文和备课。零碎的时间就安排一些meeting或者其他一些事务性的工作。中午我保持着午休的习惯,在办公室打个盹,给自己充一下电,下午的工作效率会显著提高。”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passion,execution,responsibility,communication是秦老师最看重的品质。
“北大一向是兼容并包的,希望接纳各种各样的人才。从老师个人来讲,会逐渐在培养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观念和行事风格教给学生。我在培养中,一般会着重这几点:一是passion或者self-motivation,对学术的热情,对于博士生而言,做研究更多的是需要自力更生的,导师更多充当园丁的角色,给出一个方向,然后修剪一些枝枝杈杈,但整个研究的进展需要学生自己大量的投入,如果没有自发的对学术的热情,很难坚持下去。二是execution,每个学期初我都会与每个学生交谈,拟定这一学期的计划,同学们需要按照自己的计划去执行,要有很强的执行力,并且定期和老师讨论和反馈,形成良性互动。三是responsibility,这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在与老师或其他同学约定好一件事时,需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按部就班的把计划执行,不能养成拖延的习惯,这对于整个团队来说是不负责任的。四是communication,沟通也非常重要,作为学者需要和自己的合作者保持沟通,无论目前进展是否顺利,都需要及时告诉对方现在做到哪里,遇到什么困难,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正是在这样的培养体系下,秦老师的学生大都成长为优秀的青年教师,并且逐渐传承了秦老师的习惯,passion,execution,responsibility,communication成为师门的独特标签。
秦老师与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的博士生们合影
学生陈嫣然回想起与秦老师的相识——源于2015年夏季的经院保研夏令营。当时的她还仅仅是一个刚刚修完几门经济学双学位必修课的“门外汉”,对于经济学的研究更是浅尝辄止,也一直因自己的本科院校不够出众而感到自卑和失落。
“现在看来完全是凭借着一股子执拗和莽撞就给秦老师发了邮件,希望能一起交流交流。但是初次见面我就被秦老师的平易近人深深打动了,秦老师对我现有的学术兴趣和科研尝试给予了肯定,并鼓励我不论夏令营的结果如何一定要坚持下去,消除顾虑、潜心研究。至今这些话还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这对当时一个普通的大三本科生而言无疑是巨大的鼓舞和激励。”
进入经院后,她与秦老师的合作也更多了。提起印象最深刻的事,陈嫣然说道:“第一次和秦老师合作撰写文章,草草交完初稿之后我就回到图书馆开始‘沉浸式’地推公式。很快,‘电话恐惧症’的我战战兢兢接到了秦老师的电话,电话中秦老师一改往日的温柔,从语言习惯、标点符号规范、病句错句到叙述逻辑等等最基础的问题中严厉地指出了我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我下了‘最后通牒’,让我尽快进入科研的状态。”
之后的学习工作中,每当她产生畏难情绪和敷衍心态时,当时接电话时手心出汗的感觉仍历历在目,提醒着她沉下心来、端正态度,脚踏实地地开展研究。
秦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我学术道路的引路人,也是我为人处世的榜样。在课堂上,我钦佩他娓娓道来、循循善诱、有条有理的表达。在研究中,我欣赏他一丝不苟、郑重其事、虚怀若谷的态度。在生活里,我敬爱他蔼然可亲、温文尔雅、礼贤下士的作风。经师易遇,人师难遭——能够在本科期间遇见像秦老师这样的导师,是我在北大经院求学期间最大的运气。时值110周年院庆以及我个人职业道路的开启之际,我要感谢北大经院尤其是秦老师对我的培养,并立志要尽我毕生之力,发扬传统、钻研学问、贡献祖国、回馈社会。
——2010级经济学系本科生
现就职于北京大学,庄晨
养了猫的秦老师
秦老师研究的方向是卫生健康经济学,而在日常生活中,秦老师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许多同学惊讶于秦老师给人的感受——“永远看起来是30多岁的样子。”日常调节情绪加运动让秦老师保持着年轻的心态和身体。
“我很喜欢运动,上学时候爱打篮球、网球,后来关节受过几次伤,没办法做竞技性的球类运动了,现在喜欢慢跑、游泳、郊游爬山。建议同学们也一定要培养运动爱好,上课、写论文都是伏案作业,长期静坐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因为我研究健康经济学,在日常阅读文献的过程中也了解到一些保健知识,例如久坐不动、吸烟、酗酒都是心脑血管疾病和其他慢性病的常见风险因素,我们得主动通过运动降低生病的风险。”
秦老师幸福的家庭合影
除了运动,家庭也是秦老师的堡垒。
“父母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特别重要,无论多忙,我都会每天接送小孩,帮她检查作业,周末和我爱人带着小孩一起去爬山。多和家人一起出游非常解压。最近还养了一只猫,养个宠物在家逗一逗也挺有意思的。”工作之外的秦老师,把生活过得妙趣横生。
养了猫的秦老师
作为胡同里长大的老北京,秦老师还给大家推荐了一些北京周边适合郊游的地方,比如房山十渡、怀柔山水画廊、密云水库、云蒙山等等。秦老师经常在圆明园、颐和园或者绕着未名湖散步,微风轻抚,水波潋滟,他笑说:“走一大圈神清气爽,是非常有益的解压活动。”
有爱有理想,有梦有回忆。
秦雪征老师的专业、喜好、态度、情怀,在北大经济学院这一方天地里淋漓尽致地挥洒,描摹成人间理想的模样。
论学术,秦老师博学高才,成果累累;论育人,他的门下英才卓荦;论生活,他始终保持自己的节奏,把平凡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温良谦和,严谨自律,秦雪征老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我们展示了一名学者、师者身上独特的绅士风度。
策划:经济学院融媒体中心、教务办公室
供稿人:张玲、单祎琳、初夏
美编:初夏
责编:量子、禾雨、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