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前沿问题研究》立足于经济学科特点,将思政教育视为首要教学目标,创新性地将思政教育寓于前沿问题探讨、经典文献研读、知名学者点拨与授课教师引导等课堂内容之中。课程关注中国经济前沿重大问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中的前沿与重大经济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立场意识;课程通过教师专门指导、专题前沿问题研讨、知名学者讲座等形式,确立正确的思政方向,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同时,以问题意识为出发点促进学生的思政意识建设,推动实现课程思政建设与学生独立学习研究能力提升的双重目标。
本课程以小班教学、专题研讨的方式带领学生研读经济学前沿经典文献,特别关注与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现实问题相关的重要研究。课程以专题形式组成,每一专题聚焦一类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而前沿的理论现实问题,并由一位或多位知名学者的多篇具有重要影响的经典文献组成,邀请该领域的知名专家、顶尖学者走进课堂,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和交流经典问题和文献的背景、历史、现实和未来重要发展趋势等核心问题,从而深度挖掘经典问题和文献背后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内涵,促进学生思政能力实现高水平提升。
课程主持教师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董志勇教授,他的教学团队荣获“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称号,他主持的《经济学专业思政建设的路径和实践》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董志勇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任经济学院院长、《经济科学》主编、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系第九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专题三
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结构研究
时间:2022年9月20日
地点:理教304
特邀嘉宾:杨瑞龙教授
杨瑞龙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英国杜伦大学客座教授,兼任北京市经济学总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政府顾问、上海市政府咨询决策特聘专家。曾先后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丹麦奥登塞大学访问进修。在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非均衡经济学等研究领域发表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已出版了《宏观非均衡的微观基础》、《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等多本专著,在《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等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曾获第十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第八届和第十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高校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第三、第四、第六届、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等奖项。被选拔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选、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获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教育部“青年教师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杨瑞龙教授作线上分享交流
本专题聚焦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结构问题,邀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杨瑞龙教授进行线上分享与交流。杨瑞龙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进行国有企业相关研究,形成了关于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和共同治理的理论框架,系统分析了国有企业走向市场面临的难题、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带来的国有资产流失、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战略的选择、深化分类改革逻辑下的国有企业改革,阐明了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与最优企业所有权安排,指出了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应突破“股东至上”逻辑,强调了国有企业需要重视共同治理和相机治理机制的设计。杨瑞龙教授的“国企分类改革与共同治理研究”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研究及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获得了第十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杨瑞龙教授亲身见证并经历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十多年来波澜壮阔的进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开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从早期放权让利,到所有权经营权分离,到股份制改革,再到南巡讲话之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但是现代企业制度并不能够完全解决国有企业面临的行政干预、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因此中国的经济学界开始聚焦和思考国有企业改革的未来方向。基于此背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学界开展了一场关于“公司治理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逻辑”的争论。
文献梳理
杨瑞龙教授结合自己关于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历程,对既有文献脉络、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发展均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他认为,当时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界占主导地位的“资本雇佣劳动”和“股东至上”的逻辑既不符合国有企业的性质,也不符合现代公司治理的发展趋势,更不利于企业的效率改善。通过对现代契约理论的深入研究,杨瑞龙教授将威廉姆森的资产专用性理论延伸到人力资本上,拓展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科斯的产权理论,构建了一个能够包容“资本雇佣劳动”、“劳动雇佣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共享企业所有权”三种形式的统一的分析框架。同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对国有企业提出分类改革的建议和共同治理及相机治理机制的设计,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
杨瑞龙教授鼓励同学们多关注和研究中国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多思考和寻找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杨瑞龙教授与其合作者开创的“国企分类改革与共同治理研究”获得第十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正是根据中国的实践进行理论创新,进而用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的最佳佐证。
董志勇教授现场授课
最后,董志勇教授和同学们就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同学们对该专题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研读,并就当时经济学界开展的“公司治理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逻辑”的争论的主要代表性观点和文献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与讨论。董志勇教授系统介绍了现代企业理论框架下的公司治理机制,分析了企业家在市场经济和公司治理中的角色与作用,既对本专题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与梳理,也为下一专题“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的研讨进行了背景介绍,引导同学们拓展思维、多元思考。
学生认真听讲
本专题相关文献资料
课堂主要讨论文献:
[1] 杨瑞龙,周业安.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规范性分析框架及其理论含义———兼评张维迎、周其仁及崔之元的一些观点[j].经济研究,1997(01):12-22.
[2] 杨瑞龙,周业安.论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企业共同治理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1998(01):38-45.
[3] 杨瑞龙,杨其静.专用性、专有性与企业制度[j].经济研究,2001(03):3-11 93.
[4] 杨瑞龙,聂辉华.不完全契约理论:一个综述[j].经济研究,2006(02):104-115.
参考文献:
[1] 杨瑞龙,周业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 杨瑞龙.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经济学分析[专著][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 杨瑞龙.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理论思考[j].经济研究,1995(02):13-22.
[4] 杨瑞龙,周业安.相机治理与国有企业监控[j].中国社会科学,1998(03):4-17.
[5] 杨瑞龙,周业安.交易费用与企业所有权分配合约的选择[j].经济研究,1998(09):30-39.
敬请关注
《中国经济前沿问题研究》系列专题介绍
专题四: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研究(9月27日)
特邀嘉宾:张维迎教授
专题五:现代经济学的新进展和新结构经济学的结构革命(10月4日)
特邀嘉宾:林毅夫教授
精彩回顾
《中国经济前沿问题研究》系列专题往期回顾
[图片] [图片]
备注:如其他高校教师需要本课程ppt等材料,请与董志勇教授的教学团队联系。
[图片]
供稿:经济学系
美编:初夏
责编:量子、禾雨、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