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5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第四届博士生论坛在北京大学城市软实力研究院举行。今年适逢财政学系成立25周年,此次博士生论坛是系庆系列学术活动的第一站,也是财政学系加强对博士生全过程、全方位培养的重要举措。财政学系师生及校外评审专家齐聚泉城济南,聚焦财政税收领域的重点问题、前沿问题,围绕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高质量发展等时代命题展开了热烈充分的讨论。
论坛现场
论坛由北大经院财政学系主任刘冲长聘副教授主持。他首先感谢了北京大学城市软实力研究院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并期待财政学系师生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前往济南深入交流。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城市软实力研究院院长许云霄指出,研究院是北京大学和济南市委市政府共建的科研机构,也是财政学系师生的“第二个家”,并预祝论坛圆满成功。开幕仪式结束后,研讨交流在两个平行分论坛中开展。
许云霄致辞
图片 平行分论坛一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常庆欣,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教授王高望,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张晓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崔小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王耀璟担任评审专家,五位博士生依次进行学术汇报。
分论坛一现场
2021级博士生杨悦斐汇报了论文《一般性转移支付分配公式探究与优化:财政收入偏差的视角》。文章探讨了转移支付与地方自有财力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互补性,反而存在正向关联,这与转移支付缩小地方财力的初衷不相符合。文章基于现行政策对转移支付公式法进行还原和测算,发现使用公式法存在测算偏差、扭曲了地方政府行为。在信息不对称的异质性地区一般均衡框架下,文章提出了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最优转移支付分配办法,并讨论了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评审老师肯定了文章的选题价值,并建议加强实证和理论部分的衔接。
2021级博士生史晨菲汇报了论文《增值税减税的宏观政策弹性》。文章利用2016-2020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以要素份额为充分统计量,借助结构模型分析了增值税税率下调政策对宏观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减税政策使得工业产出增加约2.54%,服务业产出增加约2.7%。文章还从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配置效应和错配效应、生产率和要素回报等多个角度对宏观产出进行机制分解。崔小勇指出要进一步明确文章的贡献,在异质性企业的框架下考虑不同的生产结构;张晓峰建议对文章的结论部分进行完善,加强与现实政策建议的联系,考虑企业和政府对于政策的不同反应;王高望建议进一步考虑企业的进入与退出问题。
2022级博士生刘松月汇报了论文“school feeding program and household education expenditure in rural china”。文章通过一个两期的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模型,解释了营养午餐计划如何缓解低收入家庭的信贷约束,激励他们增加对子女教育的投资。利用cfps数据,文章实证评估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rsnip)对家庭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营养午餐计划改善了儿童的健康状况,提高了他们未来人力资本的回报,促使低收入家庭父母在子女健康和人力资本投资上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反应。崔小勇建议进一步分析不同收入家庭由于营养午餐结余的钱有多大比例用在了教育支出,进而测算不同收入家庭的教育支出的收入弹性;王高望建议理论模型的推导删去一些不必要的假设。
2020级博士生李佶冬汇报了论文“invest to win: a study of‘local bias jumping’in china”。文章聚焦于 企业为了跨越地区间进入壁垒而采取策略性的异地投资现象。在本地偏好更高的地区,企业通常采取设立子公司的方式与地方政府建立供应商关系,并在采购招标中获取竞争优势,这使得地方本地偏好与资本流动呈现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地,这些跨地区投资通常发生在企业中标前一到两年。从企业投资行为来看,这些异地投资带来了生产性资本投资,且使得资本由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文章解释了在地方非正式壁垒存在的情况下,为何依然能够有活跃的地区间资本流动。王耀璟就local bias jumping效率损失的讨论提出了优化建议。
2020级博士生彭雯静汇报了论文“weathering the storm: how do free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early-life shocks shape long-term education attainment?”。文章借助中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改革和个体早期受到的极端天气冲击两种外生变化,研究个体在不同阶段人力资本投资之间的交互效应。研究发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显著提升了个体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获得;个体早期经历极端天气对教育获得有显著不利影响,与没有遭遇极端天气相比,居于平均水平的极端天气暴露时间,将使得个体受教育年限减少0.2-0.4年;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对早期受到冲击更多的弱势群体的教育提升作用更大,约3个学期的免费义务教育可以抵消一个标准差早期冲击的负面影响。评审专家们建议进一步挖掘故事背后的影响机制,对现有文献的分歧进行调和及解释。
评审专家点评
图片 平行分论坛二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殷永昆,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教授黄夏岚,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耿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刘冲,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曹光宇担任评审专家,四位博士生依次进行学术汇报。
分论坛二现场
2022级博士生周思扬以《环境管制、税收贡献与企业能源效率——以“万家企业”政策为例》为题进行了汇报。文章基于环境管制政策,利用断点回归设计探究地方政府如何平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评审老师认为该文章写作规范、内容完整,并肯定了文章的选题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针对文章的个别细节进行了讨论,并建议进一步扩展研究。
2022级博士生钟尧汇报了论文《税制扭曲与企业组织形式——分工专业化或纵向一体化》。文章首先建立了一个两部门企业的生产模型,发现畅通增值税抵扣链条将扩大企业的外购交易。文章进一步利用2015-2020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分工专业化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留抵退税政策推行后,企业的进项实际抵扣率显著增加,从而降低了外部交易成本、加强了企业分工。黄夏岚建议补充分析政策对企业资产结构的影响;殷永昆对理论模型提出了优化意见,尤其是更改效率损失率和实际抵扣率的设定;耿纯指出在研究设计上需要考虑识别是否准确的问题,并就实证上的其他细节问题给出了建议。
2022级博士生卢鹏举汇报了论文《规模依赖型税收政策、企业群聚与避税》。文章利用2012-2020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使用群聚方法,研究了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造成的企业群聚现象和企业避税行为的变化。研究发现减半征收政策在认定标准处产生了巨大的税率断点,造成了显著的群聚现象,并且企业主要通过虚增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方式来实现群聚。曹光宇建议优化文章结构,进一步突出企业避税行为的变化;黄夏岚建议从会计学的角度清楚区分企业各项成本;殷永昆建议在文章中进一步明确群聚方法;耿纯指出在计算税收征管强度时需要考虑不同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刘冲建议进一步阐明群聚现象是否来自数据抽样过程。
2020级博士生郑恺汇报了论文《地方政府增长目标、税费征管与企业再生产——兼论社会保险统筹层次提高》。文章发现在多任务委托代理关系下,科层制中的执政者会选择组织关注度更高的目标加以实现。具体而言,以上年经济总量实际增速与目标增速差衡量目标完成度并将其作为断点回归设计的驱动变量,利用全国税收调查数据,文章发现未完成目标地区企业面临更高的实际税率但社保费率更低。地方政府对不同产权性质的选择性执法扭曲了企业在信贷、投资与雇佣等方面的再生产行为。利用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层次的提高,文章发现改革使得上述税费征管在增长目标完成度两侧的断点更明显,责任的上划出现了“公地悲剧”。评审老师就不同类型目标完成度操纵程度的区别和文章组织形式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评审专家点评
与此同时,毕业年级博士生和一年级博士生于线上进行了论文情况汇报。
本次论坛为师生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强化了财政学系与城市软实力研究院的联结纽带,对博士生们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了系统性的考察。与会专家学者肯定了博士生们的研究工作,并在选题价值、模型设定、实证细节、结构组织和写作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参会博士生们在汇报展示和交流答辩过程中深受启发,将进一步完善研究工作。
合影留念
供稿:财政学系
美编:初夏
责编:度量、雨禾、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