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摆脱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
新质生产力和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逻辑上是高度一致的,在实践中是相辅相成的。民营经济的创新能力日益增强,为新质生产力打下了厚实的基础,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创造者,也是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参与者。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民营经济在三大催生动力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要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这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要求。近些年来,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国65%左右的发明专利、70%左右的技术创新和80%的新产品。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进入应用基础研究领域,是国家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关键行业民营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支持民营企业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和成果转化”。
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主要内容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在这个方面,民营经济无疑天然具有更灵活的优势、更多元的选择、更广阔的空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优化产业投资基金功能……着力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落实和完善支持政策,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拆除各种藩篱,在更多领域让民间投资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这些都是为了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6月30日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进程中,植根于人民土壤的民营经济一定能够为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作出新的创造性贡献。
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主体是企业。从产业链来看,国有经济主要在产业链条的上游和基础环节,民营企业则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环节。现代经济是有机的完整的体系,任何一个环节落后,都会影响到整体经济的质量。近年来,国家加快推动民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鼓励民营企业开展数字化共性技术研发,参与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应用创新。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低成本、模块化智能制造设备和系统的推广应用。引导民营企业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支持民营企业加大生产工艺、设备、技术的绿色低碳改造力度,加快发展柔性制造,提升应急扩产转产能力,提升产业链韧性。在民营企业的积极参与下,现代化产业体系迅速发展,产业转型向数字化深层次演进,形成了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新优势。
发展新质生产力壮大民营经济,关键在于破除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各种阻碍因素,探索适合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这是未来中国经济面临的根本性任务。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4年05月14日
张亚光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长聘副教授。研究领域为经济思想史、经济学学术史;主讲《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思想》等课程。研究成果在public choice,china economic review,《管理世界》、《北京大学学报》、《中国经济史研究》、《经济学动态》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
供稿:经济史学系
美编:初夏
责编:度量、雨禾、雨田